工作上拿錢辦事叫職務侵占嗎
職務侵占罪是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本單位財物非法占為己有,工作上拿錢辦事是受賄行為,情節嚴重構成受賄罪。
職務侵占罪構成要件
(一)客體要件
本罪的違法客體是公司、企業或許其他單位的產業一切權。此處所稱“公司”,是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規則建立的非國有的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所稱“企業”,是指除上述公司以外的非國有的通過工商行政辦理機關同意建立的有必定數量的注冊資金及必定數量的從業人員的營利性的經濟組織,如商店、工廠、飯館、賓館及各種服務性職業、交通運輸職業等經濟組織;其他單位,是指除上述公司、企業以外的非國有的社會集體或經濟組織,包含集體或許民辦的事業單位,以及各類集體。
職務并吞罪侵略的目標是公司、企業或許其他單位的資產,包含動產和不動產所謂“動產”,不僅指已在公司、企業、其他單位占有、辦理之下的金錢(包含人民幣、外幣、有價證券等),并且也包含本單位有權占有而未占有的資產,如公司、企業或其他單位具有的債務。就資產的形狀而言,違法目標包含有形物和無形物,如廠房、電力、煤氣、天然氣、工業產權,等等。
(二)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運用職務上的便當,并吞本單位資產,數額較大的行為詳細而言,包含以下三個方面:
1、有必要是運用自己的職務上的便當,所謂運用職務上的便當,是指運用職權及與職務有關的便當條作。職權,是指指自己職務、崗位范圍內的權力,與職務有關的便當條件,是指盡管不是直接運用職務或崗位上的權限,但卻運用了自己的職權或位置所構成的便當條件,或通過其他人員運用職務或位置上的便當條件。包含:(1)運用自己主管、分擔、經手、決議或處理以及經辦必定事項等的權力;(2)依托、憑仗自己的權力去指揮、影響部屬或運用其他人員的與職務、崗位有關的權限;(3)依托、憑仗權限、位置操控、左右其他人員,或許運用對己有所求人員的權限,如單位領導運用調撥、處置單位產業的權力;出納運用經手、辦理金錢的權力;一般員工運用單位暫時將資產,如房子等交給自己運用、保管的權力等。至于不是運用職務上的便當,而僅是運用工作上的便當如了解環境、簡單混人現場、易接近目標等,即便取得了資產,也不是構本錢罪,構成違法的,應當以他罪如偷盜罪論處。
2、有必要有并吞的行為。本單位資產,是指單位依法占有的悉數產業,包含本單位以自己名義具有或雖不以自己名義具有但為本單位占有的全部物權、無形資產權和債務。其詳細形狀但是建筑物、設備、庫存商品、現金、專利、商標等。所謂不合法占為己有,是指選用并吞、盜取、騙得等各種手法將本單位資產化為私有,既包含將合法已持有的單位資產視為己物而加以處置、運用、保藏即變持有為一切的行為,如將自己所占有的單位房子、設備等產業等謊報為自有,標價出售;將所住的單位房子,過戶登記為己有;或許藏匿保管之物,謊報已被偷盜、丟失、損壞等等,又包含先不占有單位資產但運用職務之便而騙得、盜取、并吞、私分然后轉化為私有的行為。不論是先持有而轉為己有仍是先不持有而采納并吞、盜取、騙得辦法轉為己有,只需本質上出于不合法占有的意圖,并運用了職務之便作出了這種不合法占有的意思表示,達到了數額較大的規范,即可構本錢罪。值得注意的是,行為人對本單位資產的不合法并吞一旦開端,便處于持續狀況,但這只是不合法一切狀況結果的持續,并非本罪的并吞行為的持續。并吞行為的完結,則應視為既遂。至于未遂,則應視并吞行為是否完結而定,假如沒有完結,則應以未遂論處,如財會人員成心將某筆收款不入帳,但未來得及結帳就被發現,則應以本罪未遂論處。
綜合上面的介紹,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利用工作之便拿錢才給辦事的行為是受賄行為。相信大家看了上面介紹后,對于職務侵占罪的法律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你還有關于這方面的法律問題,請咨詢律霸網律師,他們會為你進行專業的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偵和經偵哪個嚴重
2020-12-22國家賠償案件屬于行政訴訟嗎
2021-03-17行政訴訟法律適用規范的沖突問題包括什么
2021-02-20同居算夫妻關系嗎
2021-02-07拆遷返還的宅基地可以買賣嗎
2021-01-01訴訟離婚程序怎么走
2021-01-01申請撤銷強制執行后多久解凍
2021-02-06房屋繼承公證有哪些程序
2021-01-30臨時停車多久算違章
2021-01-18小區違章建筑如何處理
2020-11-22房屋租賃注意事項
2021-01-10經濟補償金和經濟賠償金有什么不一樣
2020-12-23在職期間是否有保密費和競業限制費
2021-01-13離職補償金如何能獲得
2021-02-16簽勞務外包合同是勞務派遣工嗎
2020-12-29勞動監察撤訴會通知嗎
2021-01-07這種情況能否獲得人壽保險公司經濟補償
2021-02-02建筑工程保險的性質及其特點有哪些
2021-01-16交通事故中一方逃逸保險公司應怎樣賠償
2021-01-05保險合同中免責條款的效力
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