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為人履行合同的能力
行為人有無履行合同的實際能力,對于認定非法占有目的具有重要意義。行為人根本沒有履行合同的能力或者故意夸大自己履行合同的能力,騙取對方當事人的信任與自己簽訂合同,合同簽訂后又不積極努力設法創(chuàng)造履約條件履行合同以避免對方經(jīng)濟損失的,應當認定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實踐中,有的行為人在無履約能力的情況下采取欺騙的手段與他人簽訂了合同,在履約期滿后仍不為履約作絲毫努力,或者在有完全、大部分履約能力的條件下只作出小部分的努力,亦或者只是消極地等待機會履約;有的甚至是為了敷衍對方當事人而假裝努力履約,這些都屬于可以認定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行為。
(二)行為人履行合同的行為
合同詐騙罪的行為人沒有履行合同的行為,即使部分履行合同的行為,往往也是詐騙對方當事人,意圖讓對方當事人交付財物并將財物非法占有,對于這種情況應當推定行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如果行為人利用欺詐手段,取得對方當事人的財物以后,迫于對方的追討,應付對方當事人索取債務,采用又與其他人簽訂合同籌措資金,以后次騙簽合同所獲得貨物、貨款、預付款、定金或者保證金歸還前次前款的“拆東墻補西墻”的方法,應當推定行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因為這種人的目的是使自己總是占有他人一部分財物,實際上并沒有真正的履行合同行為。
(三)行為人對取得財物的處置情況
在司法實踐中,行為人的履行合同的能力和不能履行合同的原因難以真實地反映出來,那么可以根據(jù)行為人對取得對方當事人的財物的處置情況來推定其主觀上是否存在非法占有目的。可以說,行為人對取得財物的處置情況,是最能夠體現(xiàn)行為人主觀意圖的事實之一。不論是何種類型的合同詐騙犯罪,行為人的最終目的都必然指向他人的財物,行為人的一切客觀行為都是要“無對價”或“無基本對價”地將他人之物“化”為己有,為己所用。因此,行為人的行為不可避免地要與“處置財物”直接掛鉤。行為人要實現(xiàn)“無對價”或“無基本對價”取得他人之物,則必然沒有履行合同的誠意,不愿正常地提供給付、履行合同。通常可以進行推定的有如下兩種情形:第一,通過簽訂合同獲取對方當事人交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定金或者保證金后,揮霍浪費,致使上述款物無法返還的;第二,未履行義務前將對方當事人貨物、貨款、預付款、定金或者保證金加以使用、處分,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的。
(四)行為人事后的態(tài)度
行為人的事后態(tài)度也是區(qū)分行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重要標志。如果行為人取得對方當事人的財物后,因為不履行義務給對方當事人造成了財產(chǎn)損失,或者不履行合同的附隨義務,而且推脫責任,或者以“拆東墻補西墻”的手段還債,甚至逃匿的,應當推定行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該內(nèi)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個稅贍養(yǎng)老人申報成功后多久有效
2021-01-19上課期間老師訓學生出去跳樓身亡學校承擔什么責任
2021-03-07企業(yè)融資渠道的有哪幾種選擇
2021-03-18取保候?qū)徍捅O(jiān)視居住的期限
2020-11-25哪些是夫妻共同財產(chǎn),哪些夫妻各自財產(chǎn)
2020-12-27房產(chǎn)拍賣的條件有哪些
2021-01-18公司是否有權收回股權贈與
2020-11-09贍養(yǎng)老人能占有老人房屋嗎
2021-01-03欠錢不還法院強制執(zhí)行程序是怎樣的
2020-11-23高速公路上發(fā)生交通事故,當事人應該怎么處理
2021-03-03房屋抵押后還不上流拍能住嗎
2021-03-20一套房產(chǎn)可辦多次抵押登記嗎
2020-12-07集體土地拆遷賠償標準
2021-01-21如何認定虛假勞務派遣
2020-11-28人壽保險理賠時效是多長,人壽保險理賠需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2021-01-29飛機延誤賠償?shù)臉藴?/p> 2021-03-04
投保車型與實駕車型不符,保險公司是否應承擔賠償責任
2021-01-27交警調(diào)解保險公司不出面怎么辦
2021-02-09汽車保險應如何投保
2021-02-10保險人如何計算保險額
202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