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確定交通事故損害責任主體的法理依據
交通事故損害賠償屬于民事侵權損害賠償范圍,侵權責任是指行為人對因自己的過錯而對實施的行為負責,具體到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的理論基礎是危險控制理論和報償理論。
(1)危險控制理論,即“誰能夠控制、減少危險誰承擔責任的原則”。機動車輛一旦運行就存在危險,一方面,它對社會有著重要的有益性而被獲得認可,另一方面,它又不可避免地致害于社會。對于這些危險物的支配者和危險活動的經營者可以預防和減少危險的發生。因而,對于這些危險物或危險活動所生的侵害當然就應當由危險物的支配者或危險活動的經營者負其責任,此所謂危險責任。
(2)報償理論,即“誰享有利益誰承擔風險”的原則,在我國民法理論中表述為權利義務相一致原則,每個人都可依自己的意志追求自身的利益,但如果因此害及他人利益時,則作為利益的追求者應負擔其損失。讓追求自身利益的人同時負擔其損失,這本身也符合經濟理性原理。
二、現行民事法律界定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責任主體的缺陷
《民法通則》對道路交通事故的侵權損害賠償并無專章或專節明確的規定,對于掛靠車輛發生道路交通事故產生賠償糾紛,掛靠人和被掛靠人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問題法律法規及司法解釋更沒有明確規定,全國各省市高級法院各有各的指導性意見,而且這些指導性意見規定又截然相反。同樣是掛靠車輛發生交通事故,在江蘇省發生的交通事故被掛靠人不用承擔賠償責任或者承擔極少責任,但到了安徽省就要承擔車輛賠償責任,到了河南省有的地市要承擔責任而有的地市就不承擔責任。
三、掛靠車輛發生道路交通事故訴訟主體的確定及責任的承擔
被掛靠人是否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及承擔何種責任,就此問題大致有以下幾種觀點:
(1)被掛靠人承擔墊付責任。如北京市、上海市、四川省、廣西壯族自治區、重慶市等。墊付責任的理論依據是基于掛靠人是以其名義從事交通運輸經營,作為名義車主和法律形式的車主,在發生交通事故后應當對受害人承擔承擔墊付責任。
(2)被掛靠人和掛靠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如安徽省、河南省、山東省、江蘇省等。該觀點認為,由掛靠人承擔賠償責任,被掛靠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其理由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是一種特殊侵權賠償,而被掛靠人從法律意義上講就是車輛所有人,對所掛靠的車輛沒有盡到監督、管理的義務、造成侵害賠償,均以過錯共同侵權論處,對掛靠車輛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3)有限連帶責任。如天津市、福建省、山東省部分地市、河南省部分地市等。該觀點認為,交通事故應由掛靠人承擔賠償責任,被掛靠人在收取該車輛管理費范圍內承擔有限連帶賠償責任,其理由是被掛靠人與掛靠個人二者是掛靠與被掛靠關系,被掛靠人對掛靠車輛形式上有所有權,實質上掛靠人受益的只是收取管理費這一小部分。因而,依據《民法通則》權利和義務一致原則,被掛靠人在收取管理費范圍內承擔有限連帶賠償責任是公平公正的。
(4)不承擔責任。河北省部分地區、吉林省部分地區。該觀點認為肇事車輛雖掛靠在被掛靠人處,但被掛靠人不是車輛的實際所有權人,又不是車輛營運收入的受益人,所以對掛靠車輛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失不應承擔責任。
(5)買賣車輛未過戶的掛靠車輛被掛靠人不承擔賠償責任。全國相當部分法院都是此種做法,該觀點所謂理論依據是車輛支配控制理論和運行利益理論,所謂法律依據是最高人民法院(2001)民一他字第32號答復江蘇省高級法院的復函“連環購車未辦理過戶手續,因車輛已交付,原車主既不能支配該車的運營,也不能從該車的運營利益中獲得利益,故原車主不應對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損害承擔責任。但是,連環購車未辦理過戶手續的行為,違反有關行政管理法規的,應受其規定的調整。”
有些人認為上述第1種承擔墊付責任的觀點沒有充分考慮車輛的支配權和運行利益,如僅是被掛靠人墊付,但不讓掛靠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會出現被掛靠人如果故意不承擔墊付責任受害人權益將無法保障的情況。第3、4種觀點狹隘地理解了危險責任和報償責任理論,機械地套搬西方的支配論和運行利益學說。第5種觀點則是第4種觀點的變種,縱容包庇車輛掛靠的違法行為,給個別人逃避法律責任制造依據。上述幾種觀點均未準確理解危險責任和報償理論,未能準確理解道路交通事故是特殊侵權糾紛,不能及時充分地對受害人的權益予以救濟。而第2種掛靠車輛的被掛靠人和掛靠人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觀點不僅有理論依據也有法律依據。有人認為,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是特殊侵權糾紛,在車輛掛靠關系中,被掛靠人和掛靠人是其內部關系,在其外部關系中,掛靠車輛是以被掛靠人名義從事的營運活動,掛靠人支配車輛并享有車輛運行利益,被掛靠人同意且放任掛靠人以其名義進行具有交通安全危險的民事活動,如發生交通事故掛靠車輛負事故責任則被掛靠人與掛靠人二者構成共同侵權,所以應當由被掛靠人與掛靠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如被掛靠人承擔賠償責任后,可依據其內部掛靠合同約定向掛靠人追償。
筆者對于責任認定的看法是,因為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是特殊侵權糾紛,而掛靠也是一種特殊的現象。發生交通事故一般可以分為兩種:一是明知違反法律法規、交通法規發生事故即責任事故;二是因為外界因素,不可抗力發生事故即非責任事故。對于這兩種情況最后的責任認定我認為前者,掛靠者所承擔的責任要大些,對受害人進行事后賠償是應先由掛靠者賠償,如果掛靠者已經真正的再無賠償條件時再由被掛靠者補賠。如果掛靠者不履行所賠義務的話,若查出其有經濟能力可以進行賠償時法院可以采取強制措施。而對于后者因為不可抗力發生事故的,雙方當事人不負法律責任,受害人應該向其投保的保險公司索要賠償。對于被掛靠者是否應該賠償或補償受害人,這就體現了我國法律和道德相融合的一面了,被掛靠者可以根據自己的主觀意識決定是否對受害人進行補償或賠償。因此筆者同意上述第2種意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繼承的房屋屬于二套房產嗎
2020-11-30通過網絡交易平臺購買藥品遭受損害,我是否可以請求網絡交易平臺承擔先行賠付責任如何劃分
2021-01-06如何區分票據無效和票據變造
2020-12-25單位公租房申請書范文怎么寫
2020-11-08勞務派遣行政許可提交的材料有哪些
2021-01-18農村五保戶去世后其遺產應由誰繼承
2021-01-21主合同解除后擔保合同還有效嗎
2021-02-12打人沒有證據能立案嗎
2021-02-15基本的購房知識匯總
2020-12-11陜西西安競業限制補償金標準
2020-12-06遣散員工經濟補償金標準
2021-03-09被裁員公司不給經濟賠償怎么辦
2021-03-18建筑工程保險的承包方式
2021-01-13保險合同變更中的關鍵詞主要包括了哪些
2020-11-12附贈人身保險合同的法律分析(二)
2020-11-13定值保險還是超額保險
2021-01-02酒后駕車被撞死 保險公司可拒賠
2020-12-05外資保險公司因解散清算的,公告日期是多久
2021-03-17如何確定家庭財產險的保險金額?
2020-12-08農村機動地最長承包期限是多久
20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