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
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是指聚眾擾亂社會秩序,情節嚴重,致工作、生產、營業和教學、科研無法進行,造成嚴重損失的行為。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的構成要件如下:
(一)客體要件。本罪侵犯的客體是社會秩序。這里所說的社會秩序不是廣義的一般的社會秩序,而是指特定范圍內的社會秩序,具體是指國家機關與人民團體的工作秩序,企業單位的生產與營業秩序,事業單位的教學與科研秩序。侵犯的對象是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
(二)客觀要件。本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以聚眾的方式擾亂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正常活動,致使其工作、生產、營業和教學、科研無法進行,造成嚴重損失。
(三)主體要件。本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但并非一切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的人都能構成本罪,構成本罪的只能是擾亂社會秩序的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者。
(四)主觀要件。本罪在主觀方面只能出故意構成。
二、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如何認定
(一)本罪與一般擾亂社會秩序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界限
兩者在表現形式上可能是相同的,都是擾亂了國家機關、團體、事業單位的秩序,致使工作、生產、營業、教學、科研不能正常進行。兩者的主要區別是情節是否嚴重,是否使國家和社會遭受嚴重損失。如尚未造成嚴重損失的,是一般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應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由于領導上的官僚主義,對涉及群眾利益的事處理不當或者工作上的缺點失誤,以致引起群眾鬧事、鬧學潮或罷工等,要進行深人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要與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加以區別,對于借學潮、罷工之機,故意歪曲黨的方針政策,煽動群眾,提出無理要求,破壞社會正常秩序,符合本條規定的,則構成本罪。
(二)本罪同妨害公務罪的界限
1、前者侵害的對象是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后者侵害的對象是特定的國家工作人員。
2、前者是聚眾進行;后者可以是單個人進行。
3、前者不限于采用暴力、威脅的方法;后者采用暴力、威脅的方法。
(三)本罪與聚眾沖擊國家機關罪的界限
聚眾沖擊國家機關的行為原本屬于擾亂社會秩序的行為的一種,本法鑒于國家機關正常活動對于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性,將其單獨規定為一罪。兩罪的犯罪客體不同。本罪客體是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正常活動秩序。
聚眾沖擊國家機關罪的客體是國家機關的正常活動;兩罪的犯罪對象不同,聚眾沖擊國家機關的犯罪對象僅限于各級各類國家機關,本罪的犯罪對象是國家機關以外的其他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
如果你有其他疑問,可以向我們律霸網的律師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補償協議簽訂后,多久可以拿到補償款
2020-11-23賭博200萬流水能判多久
2020-12-27行政復議后撤銷能否加重處罰
2021-01-06阻礙施工的治安處罰是什么
2021-03-23試用期解除勞動合同規定
2020-12-31孕婦騎電動車撞了機動車責任怎么擔
2020-11-28審查合同包括哪幾個方面?
2020-12-10建筑施工專屬管轄包括哪些
2021-02-14案件重審可否增加訴訟請求
2021-01-20顧客乘商場扶梯時受傷誰該賠償
2021-02-12八級傷殘是什么待遇
2020-12-07員工辭退怎么賠償
2020-11-22勞動仲裁兩個被申請人歸哪個管轄
2021-01-15意外傷害險理賠流程的規定是什么
2020-12-15產品責任的構成要件是什么
2021-02-23《保險法》施行前保險合同發生糾紛適用當時法律規定
2020-11-26保單現金價值指的是什么意思
2020-11-13出險時保險公司應賠多少錢
2020-12-02獲得第三者賠償后還可以向保險公司索賠嗎
2021-01-29尾燈噴熏黑膜被追尾了保險會賠嗎
202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