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機動車輛的增多,當事人因道路交通事故的損害賠償向法院起訴也逐年增多,但有關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的法律法規卻沒有健全,還只停留在原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和《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上,造成審判、實踐中無法準確把握尺度,產生分歧。筆者試就道路交通事故引發的幾種賠償主體資格和責任的確定,試談個人的看法和見解。
一、受害人及親屬請求賠償的主體資格認定
訴訟請求賠償的主體資格就是原告,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的原告,是指因道路交通事故使其人身或財產受損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或者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的死亡人的權利繼受人以及死者生前,殘者殘前撫養的被撫養人。對于把受害人列為原告,這不會產生導議。但對權利繼受人以及被撫養人作為原告的,就有其作法不一,有的只把權利繼受人被撫養人中的一人作為代表,列為原告;而有的則把所有的權利繼受人和被撫養人全部列為原告。由于各權利繼受人和被撫養人的權利是各個人享有的,其權利范圍也不一樣,如同第一順序的財產繼承人中,只有未滿16歲或者已喪失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才享有請求賠償撫養費的權利。因此,不能只列權利繼受人和被撫養人的其中一人為原告,而應把所有的權利繼承人和被撫養人的都對全案的權利人的權利都做出處理。
二、機動車損害賠償主體資格和責任的認定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第31條規定,“交通事故責任者對交通事故造成的損失,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承擔賠償責任的機動車駕駛員暫時無力賠償的,由駕駛員所在單位或者機動車的所有人負責墊付。但是,機動車駕駛員在執行職務中發生交通事故,負有交通事故責任的,由駕駛員所在單位或者機動車的所有人承擔賠償責任;駕駛員所在單位或者機動車的所有人在賠償損失后,可以向駕駛員追償部分或全部費用。”從該條款可以看出,在機動車事故損害賠償責任的順序首先是交通事故的直接責任人,即造成事故的駕者;單位或車主作為第一順序責任人僅限于駕駛者系執行職務中致害之時。其余情形下,單位或車主僅在駕駛者無力賠償時方承擔墊付責任,即第二順序責任人。
三、動車損害賠償特殊主體資格和責任的認定
租用關系。由于租用人或借用人與車主之間并不存在執行職務的關系,因此依據規定,應由租用人或借用人作為責任的承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通過公司章程限制股權轉讓
2021-01-19訴訟財產保全的房屋反擔保抵押也可以辦理登記嗎
2021-01-22接管期限延期最長時間是多久
2020-12-16合同債權質押及其法律效力是怎樣的
2021-01-15預付款在法律上是否可以是全部金額
2020-12-08房屋產權辦理手續是怎樣的
2021-02-10終止勞動合同是否可以要求賠償
2021-03-16如何勞動爭議的法院管轄地
2021-03-02意外傷害賠償案例分析
2021-03-07學生意外傷害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1-06保險合同的成立要件有哪些
2020-12-23保險合同規定車禍過時報案不賠償條款屬霸王條款
2020-12-01一起保證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2-12人身保險理賠難嗎
2021-01-21龍卷風造成的損失保險公司賠嗎
2021-03-02裝卸工跌落車下受傷是否由保險公司賠償
2020-12-23出車禍后保險公司不愿理賠怎么辦
2021-03-09違反告知義務的法律后果
2020-12-01村委會是不是確認土地承包無效的主體
2021-02-09土地承包程序是什么
2021-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