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國《刑法》292條的規定,聚眾斗毆的首要分子,既有組織行為,同時又實施了故意傷害或故意殺人行為的,首要分子定故意傷害或故意殺人罪。但對于造成傷害或死亡后果的聚眾斗毆,首要分子如果僅有組織行為,是否也定故意傷害或故意殺人罪,《刑法》則沒有明確規定。實務上通常認為,此種情形下的首要分子也應當定故意傷害或故意殺人罪。如,江蘇省公檢法三家蘇公廳(2000)399號《關于辦理聚眾斗毆等幾類犯罪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討論紀要》就持此種觀點。該《紀要》認為,聚眾斗毆中致人重傷、死亡,對首要分子和明確的直接責任人,應以故意傷害罪或故意殺人罪定罪處罰。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關于聚眾斗毆造成他人重傷、死亡的結果的定罪問題》中也作了類同的規定,即在聚眾斗毆案件中如果有人造成他人重傷或者死亡后果的,除加害人外,首要分子也要對此嚴重后果一并承擔故意傷害或故意殺人的刑事責任。但筆者認為,這一規定有諸多不合理之處。
一、有違共同犯罪原理
在共同犯罪中,行為人可能對他人的行為及其結果承擔刑事責任。(參見張明楷書)因此,從首要分子對故意傷害或故意殺人的結果承擔刑事責任這一結論來倒推,則必須承認一個理論上的前提,即首要分子與直接責任人之間是共同犯罪,也就是說,首要分子不僅僅與直接責任人就聚眾斗毆部分的犯罪是共同犯罪,而且就轉化部分的犯罪也是共同犯罪,這樣的學說被稱之為“犯罪事實完全共同說”,根據此說,我們通常作這樣的解釋,聚眾斗毆的首要分子明知自己組織斗毆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卻放任了結果的發生,這種結果包括對故意傷害或故意殺人行為的概括性認識。在這里,我們注意到,從刑法理論上只能將首要分子的故意內容解釋為對轉化部分犯罪有放任的故意,而不能將其解釋為有希望的故意,否則即構成直接故意了,如果首要分子對傷害或殺人的結果是直接故意也就不存在定聚眾斗毆罪的可能性了,應當定故意傷害或故意殺人罪。由此可見,要討論的一個問題是首要分子的間接故意與直接責任人的間接故意或直接故意之間是否可以構成共同犯罪的故意。我們認為,首要分子作為組織犯的組織行為是一種有目的的活動,是基于一種積極的心理態度,不可能是出于聽之任之的態度,(參見馬*昌544)即首要分子作為組織犯的主觀要件只能是直接故意。這說明對于一個輕罪,即聚眾斗毆罪而言,首要分子必須要有直接故意才能構成,間接故意不能構成。照此理由,在首要分子的放任故意連輕罪都不能構成的前提下,又怎么能去構成一個重罪,即故意傷害或故意殺人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承包給個人清潔還需為承包人買五險嗎
2020-12-02殘疾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嗎
2020-11-11從事非法改裝汽車的企業如何處罰
2020-11-09勞動合同模板的內容是如何的
2021-02-17車禍受傷后的索賠流程
2020-11-20責任認定書一出來保險公司就要賠償嗎
2021-03-05花唄部分用戶接入央行征信,上了征信黑名單怎么辦
2020-12-30合同擔保概述
2020-12-07分家產時不動產繼承要先確權嗎
2020-12-26外賣不讓進小區違法嗎
2020-12-14人在外地怎么賣房
2021-01-311年合同幾個月實習期
2021-01-25怎樣選擇交通意外險
2020-12-17保險索賠要注意什么
2021-02-16中國保監會有權檢查外資保險公司哪些狀況
2021-02-19什么情況下保險公司會被撤銷
2020-12-11保險公司不予理賠可以起訴嗎
2020-11-27車子沒買保險被撞了怎樣索賠
2020-11-08果園經營管理承包合同
2021-01-14耕地占用稅的適用稅額由誰規定
202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