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罪的含義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條的規定,挪用公款罪是指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非法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超過3個月未還的行為。
挪用用于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款物歸個人使用的,從重處罰。
挪用公款罪的主體是特殊主體,即國家工作人員,這里所說的國家工作人員與前述貪污罪中國家工作人員的內涵、外延基本相同。同樣具有特定性和公務(職務)性。
構成挪用公款罪的國家工作人員包括:在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國家工作人員。在國有公司、企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受國有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單位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
哪些行為屬于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
所謂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既包括由挪用者本人使用,也包括由挪用者交給、借給他人使用。具體來說,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的行為可包括以下三種情況:
(一)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非法活動的行為。
這里所說的非法活動是指挪用公款供個人或他人進行走私、賭博等違法犯罪活動。對這種情況的定罪,沒有要求挪用公款的數額要達到較大,也沒有規定挪用達到多長時間。根據相關司法解釋,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非法活動的,以五千元至一萬元為起點;挪用公款歸個人進行營利活動的或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超過三個月未還的,以一萬元至三萬元為起點。如果挪用公款未達到以上標準的,一般可不認為構成犯罪。
(二)挪用公款歸個人進行營利活動,并且數額較大的行為。
這是指挪用數額較大的公款作為挪用人或者他人進行營利活動的資本,如挪用人本人或者他人將挪用的公款用于生產、經營、買房出租,作為個人參與企業經營活動的入股資金,存人銀行或者借給他人而個人取利等,如果行為人挪用公款后,為私利以個人名義將挪用的公款借給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使用的,不管這些單位是合將其挪用的公款用于營利活動,都應視為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營利活動,而不能認為屬于挪歸公用。這里的數額較大以挪用公款一萬元至三萬元為起點,以挪用公款l5萬至20萬元為數額巨大的數額起點。對于這種挪用公款數額較大的公款歸個人進行營利活動的,法律既沒有要求挪用公款要達到多長時間,也不要求行為人營利的目的要真正達到。但如果行為人在案發前已部分或者全部歸還本息的,可以分別情節,從輕處罰,情節輕微的,可以免除處罰。
(三)挪用公款歸個人用于上述非法活動、營利活動以外的用途,并且數額較大,超過三個月未還的行為。
這種情況既要求挪用公款要達到一定數額。也要求挪用公款要達到一定時間。這里的數額較大也是以一萬元至三萬元為起點,以15萬元至20萬元為數額巨大的數額起點。如果挪用公款數額較大,超過三個月,在案發前已全部歸還本金的,可以從輕處罰或減輕處罰。給國家、集體造成的利益損失應予追繳。挪用公款數額巨大,超過三個月,雖在案發前已全部歸還本息的,從輕處罰。
挪用公款具有非法性
即行為人未經批準或許可(包括直接明示的許可或間接明示的默許),違反規章制度私自動用公款。其中,規章制度具有廣泛性,因此,挪用的非法性具有兩層含義:一是故意違反有關公款管理的規章制度,二是故意違反有關公款使用的規章制度,未經合法批準、許可。
挪用的本意,是指公款私用、移用、占用、借用。行為目的是為了使用,而非占有公款。其中,行為的目的包括:
(1)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
(2)挪用公款進行非法活動;
(3)挪用公款進行營利活動。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講解的關于挪用公款罪相關的處罰措施。挪用公款的現象十分嚴重,其導致的后果也是十分的明顯,嚴重的敗壞了市場的風氣,對其的處罰不僅是民事處罰還有行政處罰。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識請上律霸網進行專業的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要約條款能否產生合同效力
2021-03-21征地補償費的構成是怎樣的
2021-01-05損害他人名譽罪判幾年
2021-01-13勞動報酬糾紛能否風險代理
2021-01-30合并重整原主體公司還存在嗎
2020-12-12被狗咬傷誤工費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1-01探望權如何中止
2020-11-20申請先予執行的裁定時間
2020-12-07交通事故認定書可以作為交通事故糾紛證據使用嗎
2021-02-13格式合同條款指的是什么
2021-02-14什么是房屋中介,房屋中介費應該給多少
2021-01-18辦理抵押需要扣留房產證嗎
2021-01-14事業單位終止勞動合同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嗎
2021-01-31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基層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工作規范的通知
2020-12-28合同簽訂在舊保險法實施時候應如何處理
2021-03-19人身保險合同主要采取的限制是怎么樣的
2020-11-08三責險賠誤工費嗎
2021-01-23人身保險保險合同和財產保險合同的區別有什么
2020-12-11諒解書的前保險給報嗎
2020-12-03非法從事保險代理業務或者經紀業務應當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