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2013年12月底,趙某因事向周某借用其新購買的小型普通客車使用。因二人關系要好,趙某為多年駕齡的老司機,周某便將車輛借于趙某使用。趙某駕駛該車行駛至山東省日照市經濟開發區某路段,與吳某駕駛的電動自行車相撞,致兩車不同程度損壞,吳某受傷后經醫院搶救無效死亡,造成道路交通事故,該事故經交警勘察認定趙某負事故全部責任。肇事客車在A保險公司處投保交強險,未投保商業險。后吳某親屬將趙某、周某及A保險公司告上法庭,要求承擔賠償責任。法院判決,被告A保險公司在交強險范圍內賠償原告醫療費、死亡賠償金等損失合計12萬元;被告趙某賠償原告其他部分死亡賠償金、醫療費等損失共計46萬余元;駁回原告要求被告周某承擔賠償責任的訴訟請求。
【分歧】
本案在審理過程中,針對肇事車輛所有人周某是否應承擔對吳某因交通事故死亡而造成的損失,存在兩種不同觀點:
一種觀點認為,肇事車輛所有人周某將車輛借給趙某使用發生交通事故,周某作為車輛所有人應當與駕駛人趙某應當共同承擔責任。
另一種觀點認為,肇事車輛所有人周某雖然將車輛借于趙某使用,但對交通事故的發生并不存在過錯,不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應由駕駛人趙某獨自承擔責任。
【評析】
筆者同意第二種觀點,理由如下:
一是從車輛運行支配和運行利益理論分析。機動車損害賠償的責任主體的確定通過運行支配權和運行利益的歸屬兩項標準來把握。所謂運行支配通常是指,可以在事實上支配管理機動車運行的地位;運行利益,一般認為是指因機動車運行而生的利益。換言之,判斷某人是否屬于機動車損害賠償責任的主體,要從其是否對該機動車的運行處于事實上的支配管理地位和是否從機動車的運行中獲得了利益兩個方面加以認定。
如果機動車交通事故發生在機動車支配權和所有權分離的情況下,責任主體的確定應該分三種情形區別對待:一是非基于機動車所有人的意思產生的分離情形,如盜竊、搶劫、擅自駕駛等;二是基于機動車所有人的意思而產生的分離,如出租、出借等;三是特殊責任主體的情形,如機動車未過戶肇事、所有權保留等。對于第一種情形,原則上應該本著運行支配理論分配肇事責任;對于第三種情形,原則上除非機動車所有人有故意或重大過失,否則不承擔責任,由駕駛人獨自擔責;對于第二種情形,可以結合運行支配理論與運行利益理論具體區分責任主體。一般情況下,在車輛所有人將機動車出租或者出借后,就喪失了對該機動車的直接控制力。機動車承租人和借用人作為使用人,具有直接的運行支配力并享有運行利益,成為承擔責任的主體。但是,機動車所有人將車輛出租或出借時仍應負一定的注意義務,其有義務確保承租人有駕駛資質,機動車沒有明顯的影響安全運行的瑕疵等,否則發生事故造成損害的,機動車所有人還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二是從當事人的行為過錯責任分析。《侵權責任法》也采納了運行支配與運行利益作為判定基準。《侵權責任法》第49條規定:“因租賃、借用等情形機動車所有人與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時,發生交通事故后屬于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部分,由機動車使用人承擔賠償責任;機動車所有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可見,車輛所有人將車輛出租后,車輛在承租期間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他人損害的,所有人承擔過錯責任,其對損害的發生有過錯的,承當相應的賠償責任,若沒有過錯,則不承擔責任。所謂機動車所有人的過錯,如出借人明知肇事者無駕駛資格或飲酒而借車,又如出借人明知自己的車輛性能不符合安全要求而借車等情況。如果出借人沒有過錯或依一般人注意義務不能發現存在可能引發交通事故的情況,則不承擔賠償責任,由肇事者自行承擔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網貸逾期如何處理
2021-02-09侵權方能否繼續使用商標
2020-11-29價格欺詐的消費者的賠償標準
2020-11-15賣假貨會判刑嗎,賣假貨的法律責任
2020-11-15如何確定立遺囑人是否有遺囑能力
2021-03-11贍養人有哪些贍養義務
2021-03-01醫療事故喪葬費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1-05房產證抵押貸款所需的條件有哪些
2020-11-14林地非法架設線路如何處罰
2021-03-12單位集資建房指標轉讓協議是什么
2021-02-19深圳住房公積金提取預約手續是怎樣的
2021-02-12股東之間的競業限制協議有效嗎
2020-12-28離職補償金沒給怎么辦
2020-12-27簽訂勞動合同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2-27自離后公司不開離職證明合法嗎
2020-12-31試用期離職脫著不辦理怎么辦
2021-02-23雇傭關系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2020-12-25調解協議能經過法院確認效力嗎
2021-01-29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的一般調解程序
2020-11-17免責條款不說明保險事故就不免責
202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