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使用權是指單位或個人對該塊土地進行合理開發使用的權利,土地的使用權有明確的期限規定,對于居住用地,一般為50年或70年。那么土地使用權取得時間如何確定呢?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土地使用權取得的時間從出讓方實際交付土地之日算起。
國務院頒布的《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第12條,規定了不同用途土地使用的最高年限,同時該《條例》第22條規定:“土地使用者通過轉讓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權,其使用年限為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規定的使用年限減去原土地使用者已使用年限后的剩余年限。”《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43條也有基本相同的規定。即通過轉讓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受讓人能夠使用的土地年限不是從轉讓之日,也不是從開工之日重新計算,而是將原土地出讓合同約定的使用年限減去原使用人已經使用的年限之后的剩余年限。以該問答為例,土地出讓年限為40年,轉讓時已使用(已經受讓土地后非政府原因導致的閑置仍視為使用)7、8年,則新的受讓人剩余土地使用年限為33年或者32年。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是國務院《條例》還是《城市房地產管理法》都沒有規定土地使用年限從何時開始起算,有關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參考文本大都約定“土地使用年限從出讓方交付土地之日起算”。但何為交付,交付標準等,參考本文并無統一表述,實踐中,土地出讓合同對此常常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有的約定出讓方交付土地應當完成“三通一平”(還有“五通一平”、“七通一平”等)。如果沒有明確的交付標準、交付方式的約定,土地使用年限的起算就會成為問題。因政府方面的原因導致的土地不能如期交付或者因不具備開工條件而長期閑置的情形并不少見。從基本的公平原則和土地出讓年限規定的本意來說,土地使用年限應當從受讓人實際使用之日開始起算。因此,若因政府原因不能按時交付土地或者交付土地不符合條件導致使用人不能實際使用土地,則土地使用年限應當從實際具備使用條件之日起算,而不應從原出讓合同約定的時間開始起算。
需要我們注意的是,對于規定的實際交付土地之日,法律并沒有詳細說明。現實情況中,經常因政府一方原因或是其他不可抗拒因素導致土地不能如期交付,這樣的話土地使用權取得時間應該從受讓人實際使用該土地之日算起,這樣也顯得比較公平公正。
土地使用權的使用期限屆滿后怎樣處理
土地使用權年限是多久?
集體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2020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入贅贍養協議怎么寫
2020-12-31監獄服刑人員服刑多久可以申請減刑
2020-12-21個人借貸的借貸保證要準備嗎
2021-03-04民事裁定管轄的規定
2020-11-09擔保責任期限中止的規定
2021-02-24媳婦能繼承男方家房產嗎
2021-01-02房屋中介合同有何法律效力
2021-01-03公司加班是否可以提出解除合同
2020-12-24訂立勞動合同時薪水約定不明確如何處理
2021-02-10提前退休工種有哪幾種
2020-12-22勞動仲裁員工代表要什么條件
2021-03-09綜合意外險是否包括駕乘私家車
2020-12-24意外保險條例的保障范圍
2021-03-24人身保險怎么快速索賠,人身保險索賠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02保險法的修改與保險合同格式條款的改造
2021-01-20企業財產保險綜合險怎么計算
2020-12-08什么情形的交通事故保險公司拒賠
2020-12-23保險法基本原則以及作用是什么
2020-11-18交通事故保險公司拒賠合法嗎
2021-01-21選擇保險公司三要素
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