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為人實施假想防衛沒有過失嗎?
對于假想防衛應當按照對事實認識錯誤的一般原則解決其刑事責任問題,即:
(1)假想防衛不可能構成故意犯罪。
(2)在假想防衛的情況下,如果行為人主觀上存在過失,應以過失犯罪論處。
(3)在假想防衛的情況下,如果行為人主觀上沒有罪過,其危害結果是由于不能預見的原因引起的,那是意外事件,行為人不負刑事責任。行為人本來應該也能夠正確地認識一定的行為與危害社會的結果之間的聯系,進而正確選擇自己的行為,避免危害社會的結果的發生,但他卻在自己自由意志的支配下,對國家、社會和人民的利益采取了極不負責的態度,從而以自己的行為造成了危害社會的結果,因此,國家就有充分的理由要求過失犯罪的行為人對自己嚴重不負責任的態度支配之下的行為承擔刑事責任。
【法理評析】
行為人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于正當防衛,行為人不承擔刑事責任。構成正當防衛應當滿足不法侵害客觀存在,不法侵害行為已經著手實施等條件,行為人主觀想象或推測的并未實際發生的不法侵害或不法侵害已經結束,則屬于假想防衛。一般假想防衛系行為人主觀上存在正當防衛的意圖,但是防衛對象,即不法侵害并不真實存在,其錯誤防衛行為具有社會危害性,造成了危害結果。就本案而言,王長友因發現有人意圖非法入侵其住宅,在向村干部及公安機關報案后返回家中,發現齊滿順在窗前并且向其走來,誤認為齊滿順系意圖非法入侵住宅之人,由于其主觀想象,誤認為齊滿順實施了不法侵害行為,進而實施假想防衛,造成齊滿順死亡的危害結果,故王長友應當對其假想防衛行為承擔刑事責任。由于王長友實施假想防衛系基于對行為性質的錯誤認識發生,即認為其行為系正當防衛,不具有社會危害性,亦未認識到其行為會發生社會危害結果,不屬于故意犯罪,據此王長友應當承擔過失犯罪的刑事責任。
【適用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六十四條 犯罪分子違法所得的一切財物,應當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對被害人的合法財產,應當及時返還;違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財物,應當予以沒收。沒收的財物和罰金,一律上繳國庫,不得挪用和自行處理。
第二百三十二條 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九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不服第一審判決的上訴、抗訴案件,經過審理后,應當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原判決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正確、量刑適當的,應當裁定駁回上訴或者抗訴,維持原判;
(二)原判決認定事實沒有錯誤,但適用法律有錯誤,或者量刑不當的,應當改判;
(三)原判決事實不清楚或者證據不足的,可以在查清事實后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
假想防衛正常情況是不會構成犯罪的,因為在客觀上,產生了防衛的結果,也就是說,產生了一個好的行為結果,但是在主觀上,本身有防衛意圖的,因為某些原因導致認識錯誤。
當事人假想防衛屬于正當防衛嗎?
行為人假想防衛定罪嗎?
防衛過當致死判多少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拆遷中的回遷房質量有問題怎么辦
2021-02-23律師函收費標準
2020-11-19合同法關于合同變更的解析
2021-02-11交通事故鑒定醫療終結時間期限是多久
2020-11-16未成年簽合同無監護人簽字蓋章算生效嗎
2020-11-21移送管轄保全是否變更法院
2021-03-06夫妻雙方怎樣做能不承擔對方債務?
2021-02-23商業銀行可以轉讓經營許可證嗎
2021-01-17房屋租賃合同不蓋章按手印可以嗎
2020-11-27合同法履行時間適當是指多久
2020-11-22賠償金和經濟補償的不同之處是什么
2020-12-14北京市勞動局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勞動爭議案件法律適用問題研討會會議紀要
2021-01-03拖欠工資是否適用仲裁時效
2021-03-02投連險有什么風險
2021-02-19人壽保險重要性及功能有哪些
2021-03-17產品責任的成立要具備哪些要件
2021-02-12什么是建筑工程保險
2021-01-16車險理賠中的常見問題
2021-01-07車輛損失險保險人的義務有哪些
2021-03-18對保險合同效力有什么規定
202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