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構成要件是什么
肇事逃逸構成要件:主觀方面主觀方面即行為人的主觀動機,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動機一般是逃避搶救義務以及逃避責任追究。這種動機是積極的心理活動。雖然交通肇事罪是過失犯罪,但僅就逃逸行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為故意。因此只有行為人對肇事行為明知,同時又有逃逸的直接犯意,才構成交通肇事后逃逸。因為從主觀方面來看,在犯罪惡意上是很小的,是對現場后果的害怕所致。但毫無疑問,其逃逸行為還是直接故意所致。所以無論何種情形,行為人在逃逸時都必須明知自己的行為造成了交通事故的發生,并對逃逸行為有直接的故意,這是行為人的主觀方面。客觀方面交通肇事后逃逸行為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情形。從刑法理論來看,認定行為人是否構成犯罪,最直接的便是對行為的客觀方面予以認定。對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為,是最高院的《解釋》中規定了在五種情形的基礎上而逃跑的行為。這就可以明確交通肇事后逃逸是作為交通肇事罪量刑的加重情節來規定的。也就是說如果行為人的先前行為沒有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或者雖有交通違規行為但該違規行為與結果沒有因果關系,或者行為人在交通事故中僅負同等責任或者次要責任,或者交通行為在所造成的結果尚未達到交通肇事罪基本犯的定罪標準的,或者在負事故全部責任或主責的情況下僅致1人重傷,但又不具備酒后駕駛、無執照駕車、無牌照駕車《解釋》規定的情形之一的,即便行為人事后有逃逸行為,也不能認定為交通肇事后逃逸。逃逸后交通肇事后逃逸行為的空間要素,即該行為是否僅限于“逃離事故現場” 。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雖然沒有逃離現場(有的是不可能逃跑),但是在將傷者送到醫院后或在等待交警部門處理時畏罪逃跑,無論從主觀方面還是客觀方面都是符合交通肇事后逃逸行為的構成的,也應當受到法律的嚴懲。而在學界部分學者認為交通肇事罪是一種過失犯罪,行為人的主觀惡性并不深。因此,對其處理不宜過重,具體把握尺度也宜寬不宜嚴,所以要對逃逸行為的時間和空間作必要的限定。
通過以上小編整理的,有關肇事逃逸構成要件是什么的內容,希望能夠為您提供幫助。若您的情況比較復雜或者特殊,小編建議您,可以到律霸網在線咨詢律師,他們會給您提供更加專業的解答。祝您生活愉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認定雇傭關系
2021-01-09信訪處理意見可否申請行政復議
2021-02-08提出管轄權異議的要求有哪些
2021-03-20相鄰權法律規定
2020-12-09知識產權的高度相似如何界定
2021-01-17轉繼承適用的范圍是什么
2021-02-09再婚婚前房產協議書格式是怎么樣的
2021-02-25交通肇事沒有賠償能力怎么辦
2020-11-21職務違法一般怎么處理
2020-11-20土地糾紛最有利的證據
2020-12-03集體土地怎么進行轉讓
2020-12-25購房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六大陷阱是什么
2021-02-21裁員時哪些員工不能裁
2020-11-24由家屬代簽解除勞動合同有效嗎
2021-03-25如何區分雇傭關系和承攬關系?
2021-02-16勞務派遣行政許可實施細則是怎樣的
2021-02-24勞動爭議中約定管轄條款是否有效
2020-11-13勞動糾紛訴訟權利
2020-12-13工傷意外險理賠多少錢
2020-12-07保險合同變更的內容
202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