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接正犯有哪幾種類型
1、利用無責任能力人犯罪。例如,甲教唆15歲的乙盜竊,因為乙未到刑事責任年齡,與甲不構成共犯,甲屬于實行犯,即正犯。
2、利用他人過失或不知情的行為犯罪。如,甲醫生欲殺害病人丙,將毒針交給不知情的護士乙。乙給丙注射后,致丙死亡。甲醫生為間接實行犯,乙視為不知情的工具。
行為并不需要僅僅以行為人自身直接的身體性行為為基礎,與能夠將器具和動物作為工具加以使用一樣,也能夠將他人作為工具實施犯罪。這種將他人作為工具加以利用,實現犯罪的情形,稱為間接正犯。
間接正犯在利用他人行為這一點上類似共犯,但由于缺乏共同的犯罪故意,不成立共犯,而由利用者對被利用者的行為獨立負責。如某甲利用幼童或精神病人實施犯罪行為,應當認為是某甲單獨犯罪。
間接正犯與教唆犯的區別
1、間接正犯,是教唆行為的一種特殊情況,就是教唆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或者沒有刑事責任的人犯罪,這時候不是教唆犯而變成間接正犯。因為只有他以個人承擔刑事責任。
2、教唆犯如果在共同犯罪中起到主要作用,那么就是主犯;如果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起到其次作用,那么就是從犯;如果教唆犯是被脅迫教唆他人犯罪的,那么就是脅從犯(有教唆行為人的不可能是脅從犯,因此原則上,教唆犯不可能是脅從犯)。
3、關于教唆犯的刑事責任,可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1)被教唆人犯了被教唆的罪的,對于教唆犯應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起了主要作用的,按照對主犯的處罰原則處罰;只起次要或輔助作用的,按照對從犯的處罰原則處罰。
(2)如果被教唆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由于教唆人主觀上具有教唆的故意,且客觀上實施了教唆的行為,所以仍構成獨立的教唆犯。但是,考慮到教唆行為沒有造成實際危害結果,對于這種教唆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3)教唆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的,應當從重處罰。
總的來看,可以這樣區分,教唆犯在教唆行為人為犯罪行為時使行為人產生了行為動機,而間接正犯只是告知行為人為一行為而并不讓行為人產生行為動機。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問題進行的解答。綜上所述,我們可以了解到間接正犯一般有利用無責任能力人犯罪,利用他人過失或不知情的行為犯罪的情況實施犯罪行為。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律師風險代理收費標準是什么
2021-03-05交警判定責任后對方不給錢怎么辦
2021-02-05哪些公證過的債權文書可以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2021-02-17當事人給對方造成締約損失怎么辦
2021-03-12醉酒駕駛緩刑機率有多大
2021-02-11能一次性給贍養費嗎
2020-11-29訴訟中保全需要擔保嗎
2020-11-11離婚了房產證還押在銀行如何過戶
2021-03-10父母打孩子致輕傷要坐牢嗎
2020-12-11裝修事故免責合同是否能夠免責
2020-11-09承攬人、定做人的義務有哪些
2021-01-26陷入履行不能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1-18物件損害責任案中哪些免責事由是可以適用的
2020-12-04房地產中介機構的設立必須具備哪些條件
2021-01-01離婚后另立戶口拆遷有補償嗎
2021-01-05單位辭退多久給解除勞動合同
2021-02-04勞動爭議仲裁立案需要幾天時間
2020-12-30論保險合同無效的法律后果
2020-12-26二審判決書生效保險公司理賠時間
2020-11-17荊州市交通事故賠償律師:保險理賠指的是什么,保險理賠有什么法律規定?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