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罪認定
(一)逃逸行為侵犯的是我國法律保護的國家正常司法追訴活動、公民人身權、財產權;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條規定,在道路上發生交通事故,車輛駕駛人應當立即停車,保護現場;造成人身傷亡的,車輛駕駛人應當立即搶救受傷人員,并迅速報告執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因搶救受傷人員變動現場的,應當標明位置。乘車人、過往車輛駕駛人、過往行人應當予以協助。交通肇事者在肇事后有迅速報案接受交通警察或公安機關調查處理的義務,但在刑法上,我國并未規定行為人犯罪后必須報案接受有關機關調查處理,逃逸行為侵犯刑法保護的客體只能是公民人身、財產安全。逃逸行為人肇事后逃逸,一般不再對公共安全構成威脅,而威脅到受害人的生命權、健康權或財產權。
(二)交通肇事罪是典型的過失犯罪,交通肇事行為人對造成交通肇事嚴重后果的心理態度是過失的。至于對于違反交通法規來說,則往往是明知故犯。但判定行為人主觀性質的依據不是針對行為本身,而是行為可能造成的后果。犯罪行為人對交通肇事的結果的發生完全是出于過失。如果行為人對違章行為所造成的后果持故意態度,就不能認定交通肇事罪。而交通肇事逃逸人對逃逸造成的后果果在主觀上既可能出于過失也可能出于故意。
鑒于交通肇事后行為人對逃逸造成的結果本身有時是持直接故意的心理;而該行為所侵害的客體也不再是公共安全,被害人的生命、健康及財產;逃逸行為已經不再只是一個情節,而完全可以作為獨立的罪行,當然也不是所有逃逸行為都構成犯罪,只有當行為達到可能造成生命、財產等無法挽回的損失的程度才能構成犯罪,即其犯罪形態為危險犯,而由于行為本身的主觀惡性程度,以及搶救被害人生命危險的緊迫性,這種危險只要達到抽象的危險即可。可見,逃逸和交通肇事之間是有著重大區別的,交通肇事的外延已經不能包括逃逸了。據此筆者認為,我國立法將逃逸作為交通肇事罪的一個情節是不妥當的。
通過上述介紹可知,交通肇事的犯罪的客體是交通運輸的正常秩序與安全,逃逸行為侵犯的是國家正常司法追訴活動、公民人身權等。如果有其他相關問題想要了解,歡迎咨詢律霸網的免費法律咨詢,可以幫助你解答疑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非法利用信息網絡罪立案標準
2020-11-13老婆不愿意生小孩,她侵犯了我的生育權嗎
2021-02-20車禍精神損害賠償的索賠如何確定
2020-11-21離婚時男方隱匿財產,女方在離婚后可以要求多分割財產嗎
2021-03-03夫妻共同財產一方去世怎么分割
2021-01-19夫妻雙方怎樣做能不承擔對方債務?
2021-02-23股權質押合同什么時候生效
2020-11-18顧客在超市停車場摔倒誰負責
2020-12-06工業出讓土地是否可以轉讓
2021-03-10簽訂集體勞動合同的程序是什么
2021-01-02勞務派遣職業病如何認定
2021-01-25勞務外包能否規避用人主體責任
2021-01-07產品責任險與公眾責任保險的比較
2021-02-20保險合同的變更怎么體現
2020-12-24游客如何投保境外旅游保險
2021-01-23旅行者登車前發生事故保險公司應否理賠
2021-03-14保險人傷事故處理流程
2020-11-18銀行貸款抵押購房為什么要買保險
2020-11-18怎么對保險業非法集資處理
2020-12-07對方逃逸醫藥費對方保險公司給嗎
202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