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我國是如何認定犯罪預備
實施犯罪前的準備工作,如預備犯罪工具、創造犯罪條件等可以認定犯罪預備。犯罪預備亦稱預備犯。是為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行為。故意犯罪中介于犯罪決意與著手實行犯罪之間的一個階段。行為人在此階段上,主觀方面具有犯罪的直接故意,即明知其預備行為是為侵害某種客體制造條件,并希望以此保證犯罪的既遂;客觀方面表現為為實施犯罪而準備工具、制造條件,既可以是作為的形式,也可以是不作為的形式。
二、特征
犯罪預備形態的客觀特征包括兩個方面:
(1)行為人已經開始實施犯罪的預備行為,即為犯罪的實行和完成創造便利條件的行為。犯罪預備不同于犯意表示。犯意表示是指以口頭、文字或其他方式對犯罪意圖的單純表露。二者的區別在于:犯罪預備行為具有社會危害性,已具備特定的犯罪構成,我國刑法規定原則上要作為犯罪處理;而犯意表示,還不是行為,無論是從行為人的主觀意圖還是客觀表現上看,都不是在為犯罪實施創造條件,不具有社會危害性,對犯意表示不能處罰。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以下兩種類似于犯意表示的行為不能認定為犯意表示而應以犯罪論處:一是某些具體犯罪的構成中所包含的口頭或書面語言形式的實行行為。如侮辱罪、誹謗罪、煽動分裂國家罪以及教唆犯罪里所包含的言語行為,作為強奸罪、搶劫罪等犯罪的手段行為的威脅性語言。這些特定的語言在特定的犯罪構成中屬于犯罪的實行行為,具備這些語言不但構成犯罪,而且不是犯罪預備,而是已經實行犯罪的其他犯罪形態。二是單個人犯罪中制定犯罪計劃的書面語言,以及共同犯罪中勾結共同犯罪人、交流犯罪思想、商議犯罪計劃的口頭語言或者書面語言。這些語言都已經超出犯意表示的范疇,而是在為實施犯罪創造條件的犯罪預備行為,足以構成犯罪的,應當以犯罪論處。
(2)行為人尚未著手犯罪的實行行為,即犯罪活動在具體犯罪實行行為著手前停止下來。以上兩個特征說明了犯罪預備形態可能發生的時空范圍,即開始實施犯罪的預備行為起直至犯罪實行行為著手之前。
犯罪人員在進行犯罪事件的籌備的時候,我們稱之為犯罪預備。該行為是犯罪人員還未進行犯罪行為,因此為了防止此類事件的發生,我們需要提前進行警惕。要知道該行為對社會以及人們造成額危害性是非常大的,積極應對此類事件也是必要的。
犯罪預備的特征包括哪些
刑法中犯罪預備屬于犯罪嗎?
犯罪預備量刑處罰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保證合同糾紛相關知識
2021-01-16兒童車禍賠償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122013酒駕撞死人怎么判
2021-01-01違法但不犯罪如何處罰
2021-03-24最高法關于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問題的規定
2021-02-16法院起訴前調解流程
2021-03-01重慶公交車墜江涉及哪些罪名
2021-03-14房產合同抵押貸款需要房主親自到場嗎
2021-02-28商業銀行能否追究刑事責任
2021-02-12孩子商場受傷賠償有哪些相關內容
2020-12-07學生在校時受傷學校承擔責任嗎
2020-12-08房屋贈送時效多長
2021-01-20房屋債權糾紛查封無法過戶怎么辦
2021-01-22煙臺市企業職工勞動關系轉移
2021-02-02被收購公司孕婦員工怎么辦
2020-11-23勞動爭議幾年自動終止
2020-12-17試用辭退給補償嗎
2020-12-15出口產品責任險簡介內容是什么
2020-12-17哪些原因會導致保險合同終止
2021-03-18在什么情況下人身保險合同的效力會終止
20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