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贈品,贈品的違法所得是什么
一、什么是贈品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八十五條規定:“贈與合同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由此可見,贈與合同最顯著的特點是單務、有償。作為贈與合同標的物的贈品,通常理解為免費贈予物。
由于在贈與合同中,贈與人在經濟利益上不純獲利益,而受贈人純獲利益,因此從價值平衡角度考慮,法律規定贈與人對贈與物一般不承擔瑕疵擔保責任。但是在商業贈與中,并不完全是經營者(贈與人)己方利益的真正減少和消費者(受贈人)己方利益的真正增加。只有在經營者確有證據證明在其會計處理上贈品價值是計入主商品營業利潤而不是計入主商品營業成本之中,才可以認為贈品屬于事實上的贈與關系。反之,則不能認定其屬于《合同法》中的贈與合同,而應當認定為買賣合同的從屬合同。在此種情況下,經營者對商業贈品應當承擔與產品同等的法律責任。
贈品的違法所得:
這個我國只是在法律中確定了“違法所得”這個法律名詞,但是沒有相關法律或是司法解釋對“違法所得”進行過明確的釋義。一般來講,刑法中的違法所得指犯罪人或者行為人在違法犯罪活動過程中版獲取的財物或者物質性利益以及由此產生的經濟收益。在司法實踐中,違法所得經常與贓款贓物、違法收益權、被害人損失、犯罪工具、違禁品、犯罪數額等各種不同的用語混合使用,準確把握它們之間的關系。
二、贈品的形式
贈品存在的形式有多種多樣,但商業贈品主要有以下3種形式:
1.生產商(或銷售商)在銷售某種產品(或商品)時,再免費贈送給消費者該種或其他種類的產品(或商品),其實際是經營者名贈實賣,逃避產品質量責任。因而,在因商業贈品存在瑕疵而致消費者利益受損時,受贈人的權益能否獲得有力的救濟已成為人們關注并且需要亟待解決的問題。附帶贈品誘使顧客偏離購物的本意,使之不去考慮商品的質量、性能和價值以及是否需要等本應考慮的因素。
2.生產商(或銷售商)在銷售某種產品(或商品)前,為達到某種目的、追求某種利益,免費贈送給消費者的某種產品(或商品)。
上述兩種形式均具備產品“加工制作”和“用于銷售”這兩個構成要件,其本質應當認定為產品。
3.在“贈品”成為贈品之前(也就是贈與物成型之前),即加工制作之前已確定了產品成型之后的用途或流向,在此種情況下,由于其加工制作的目的不是為了銷售,而是生產者為達到某種目的或追求某種利益,特別加工制作(或銷售商特別定制)贈送給事先確定的單位或個人的物品。因此,此種形式的“贈品”不具備“產品”的構成要件,不屬于“產品”的范疇。
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有勞動糾紛的工廠能破產嗎
2020-12-30童工多少歲起算作童工
2020-12-08本溪交通傷殘六級賠償金是多少
2020-11-14個人借貸的借貸保證要準備嗎
2021-03-04離婚可以通過法院訴訟離婚嗎
2021-02-17逮捕后法院多久才判刑
2021-02-03最新勞動合同范本
2021-03-25偽造印章被判刑所簽擔保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08賣主去世房產怎么過戶
2020-12-04物業有權利拆除違建嗎
2021-03-12簽訂集體勞動合同的程序是什么
2021-01-02政府非法拆遷怎么處罰
2020-12-18恐嚇欺騙下簽訂勞務合同是否違法
2020-12-03企業停產工資如何發放
2021-03-03壽險合同成立之后能否變更
2021-01-04投保人因不明白保險合同簽錯了怎么辦
2020-11-26保險標的轉讓未通知保險公司的理賠
2021-01-04保險人傷事故處理流程
2020-11-18出車禍后保險公司不愿理賠怎么辦
2021-03-09出事后保險公司要通話記錄做什么
202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