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息公開個人隱私濫用怎么處罰?
《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規定,國家機關或者金融、電信、交通、教育、醫療等單位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將本單位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給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42條規定,有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行為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500元以下罰款。
二、法律依據
1.《民法通則》第120 條的規定:侵害隱私利益的民事責任方式,應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和賠償損失。侵害他人隱私,造成財產損失的,應按照全部賠償原則,予以全部賠償。
侵害他人隱私,致他人精神損害,并且造成嚴重后果的,受害人有權請求精神撫慰金賠償。精神撫慰金的賠償數額,根據侵害人的主觀過錯程度,侵害的具體情節、后果和影響,侵害人的得利情況,侵害人的經濟承受能力以及受訴法院當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綜合考慮予以酌定。
2.《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一百四十條規定:“以書面、口頭形式宣揚他人的隱私,或者捏造事實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
3.《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二條第一款規定:“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案件應當公開進行。但是有關國家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案件,不公開審理。”
4.《憲法》第三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
第三十九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個人隱私被泄露和濫用的情況下,公民應當立即報警,并配合公安機關進行積極的調查取證,避免因發生隱私泄露造成個人的財產損失或者其它情況。我國法律上也出臺了一系列的針對侵犯個人隱私權的規章制度,但在具體的施行過程中,應當由個人或者集體遵守相關的規定來進行落實。
侵犯隱私權判刑嗎?
侵犯隱私權的賠償責任是怎樣的
隱私權相關法律法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北京現1.9萬噸污泥污染,污染環境構成什么犯罪
2021-02-27業委會解散物業公司還有效嗎
2021-01-09安全生產法規定員工的權利有哪些
2020-12-03招用童工要承擔什么責任怎么劃分
2021-02-28電商平臺賣家欺騙消費者怎么賠償
2021-02-20離婚訴訟財產分割雙方不能達成一致怎么辦
2020-11-14不離婚房產公證給一方有效嗎
2020-12-22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可以調整注冊資本最低限額嗎
2020-12-01怎么判定合同真偽
2021-01-28集體土地的租賃期限是多久
2021-01-01農村房屋確權發證的時間是什么時候
2021-01-04雇傭關系的賠償標準
2021-01-19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的調解什么時候結束
2021-03-20公司部門解散可以辭退員工嗎
2021-02-19壽險如何理賠,保險金是否可以作為遺產繼承
2021-01-18家庭財產保險條款
2020-12-02購車保險合同約定不明確的,對合同條款應如何解釋?
2020-12-26“閩連運9503”輪船載貨物保險糾紛案
2021-03-11保險賠完肇事者還賠嗎
2021-03-10車子被人放火保險有賠嗎
20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