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人無力償還信用卡會坐牢。
根據我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規定:持卡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超過規定限額或者規定期限透支,并且經發卡銀行兩次催收后超過3個月仍不歸還的,應當認定為第一百九十六條規定的“惡意透支”。
《關于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明確規定凡持卡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超過規定限額或者規定期限透支,并且經發卡銀行兩次催收后超過三個月仍不歸還的,即被定為“惡意透支”。
這一《解釋》對《刑法》中信用卡“惡意透支”的原有概念進行了完善,這也是國內首次為“惡意透支”給出明確定義。
《解釋》同時對信用卡惡意透支所涉金額進行了規范。規定透支額在1萬元以上不滿10萬元的,應認定為“數額較大”;10萬元以上不滿100萬元的為“數額巨大”;100萬元以上的為“數額特別巨大”。而所謂透支數額,為持卡者局部歸還的數額或尚未歸還的數額,不包括復利、滯納金、手續費等。
“信用卡本來就是用于透支的,現在多了這些‘雷區’,以后我都不敢刷卡了。”對于《解釋》的出臺,一位持卡者在網站論壇中這樣留言。但事實上,只要持卡者主觀上并無惡意,同時用卡習慣良好,《解釋》中的處罰措施離持卡者很遠。
“‘兩次催收’和‘超過三個月沒有歸還’算‘惡意透支’,但如持卡人沒有接到有關通知或者文書,導致超過一定期限沒有歸還的,就不屬于‘惡意透支’。”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只有具備主觀上‘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進行透支的才屬‘惡意透支’,才構成犯罪。”最高人民檢察院副院長孫-謙表示。他同時稱,如持卡者存在明知無法償還卻大量透支不歸還、肆意揮霍透支不歸還、透支以后隱匿、改變通訊方式、逃避金融機構的追款、抽逃、轉移資金、隱匿財產等方式拒不支付透支額度的,將被視為惡意透支,應追究刑責,但在公安機關立案后法院判決前已償還全部款息的,可從輕處罰,情節輕微的,可免除處罰。透支數額較大,但在立案前已償還全部款息,情節輕微的,也可不追究刑事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理解除合同不支付賠償金嗎
2021-01-03景區氫氣球失控母子墜亡由誰承擔責任
2020-11-24行政處罰法幾年未發現違法行為就無效
2020-12-18什么是勞動監查,勞動監察包括哪些內容
2020-12-31公司跨區變更地址費用
2020-12-26交通事故鑒定手續不全是否合法
2021-02-08未成年犯罪監護人責任有哪些
2020-11-13確認勞動關系糾紛能否主張賠償
2021-02-20南京辦理勞動關系轉移的備案新政是怎樣的
2021-02-09拆入資金用于什么方面
2021-02-08脅迫協議無效怎么取證
2020-12-30股權質押擔保合同要交印花稅嗎
2021-03-18用房屋擔保借款,是否享有抵押權
2021-02-23上傳侵權的網絡視頻由誰擔責
2020-11-21哪些情況下勞動爭議不得仲裁
2021-02-02購買人壽保險時需要注意什么問題
2021-02-07某業主與保險公司所訂立的保險合同效力是如何
2021-03-01保險合同是什么
2021-03-16狀元紅兩全保險
2021-02-11保險公司對醉酒駕車者是否承擔
20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