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礦難事故、火災爆炸事故、工程建設事故、交通事故、食品藥品事故、醫療衛生事故等各種安全責任事故不斷增加,人民群眾要求追究監督管理人員失職、瀆職刑事責任的呼聲越來越高,我國刑法理論界在介紹日本監督管理過失理論的同時,也逐步展開了對監督管理過失理論的研究,司法實踐在處理安全責任事故犯罪背后的瀆職犯罪時,對監督管理過失理論也開始從不自覺地運用向自覺地運用轉變。在處理監督管理過失犯罪中,如何認定該類犯罪的主體非常重要。監督管理過失犯罪主體,是指沒有履行或者沒有正確履行監督管理義務,因而沒有防止被監督管理人的過失行為及危害結果,應依法承擔刑事責任的監督管理人。
筆者認為,認定監督管理過失犯罪的主體,可以按照以下方法加以確定:
一、根據界定該類犯罪主體的兩重標準來確定
首先,必須確定行為人是否負有特定的監督管理義務。所謂特定的監督管理義務,是指行為人在業務、國家公務活動中負有的監督被監督管理人正確從事業務、國家公務活動、建立安全管理體制、控制自己支配范圍內的危險源,以避免危害結果發生的義務。行為人如果擔負監督管理義務就必須正確履行,否則因此造成危害結果的就可能成為監督管理過失犯罪的主體。監督管理義務的來源有以下六種:(1)法定的監督管理義務;(2)業務分工產生的監督管理義務;(3)因支配危險源而產生的監督管理義務;(4)因協議或者其他法律行為產生的監督管理義務;(5)先行行為產生的監督管理義務;(6)業務、公務慣例或者常理要求的監督管理義務。
其次,必須確定行為人是否具有特定的監督管理權限。這是為了解決監督管理義務的范圍問題。法律法規等規定的監督管理義務不可能都明確到每一種具體的監督管理人員身上,往往是規定什么樣的單位負有哪些監督管理義務。因此,在事故發生后,要判斷究竟是誰構成監督管理過失犯罪的主體,就需要考察在這些單位內部哪些人員是監督管理人員,各個監督管理人員在具體的工作中擁有多大范圍的監督管理權限,擔負多大范圍的監督管理義務。只有擔負的監督管理義務能夠在其實質擁有的監督管理權限范圍內履行而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的人,才能構成監督管理過失犯罪的主體。
二、按照“危險源支配”的原則來確定
在業務活動或者國家公務活動中,危險源由誰支配、管理,誰就有義務保證危險源不至損害他人權益。例如,某法院查封了某公司開辦的游樂園中的鱷魚館,該法院對查封的鱷魚館就負有管理義務,必須安排人員妥善管理,確保鱷魚不傷害他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2020工傷鑒定標準和賠償辦法是什么
2020-12-09股權出質意味著什么
2021-01-18軍人結婚上哪申請
2021-02-01交通事故法院一審判決后對方不服上訴多久能判決
2021-02-25房產抵押注銷后還能調取嗎
2021-01-16保證合同有多個保證人怎么辦
2021-03-17自己家修的路不準他人用違法嗎
2020-12-11中介租房手續費是多少
2021-02-18員工辭職是否確認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10c1駕照實習期扣分規定有哪些
2021-03-10實習期最長的是多少
2020-12-31公司部門解散可以辭退員工嗎
2021-02-19飛機延誤賠償險標準
2021-03-21如何認定保險合同的效力
2021-03-05對方全責保險理賠的原則是什么
2020-12-26保險條款不符合《道法》 法院判無效
2021-02-08棚改項目土地出讓金是否可以用于拆遷安置費
2021-02-08村民大會可以拒絕土地出讓嗎
2021-01-14土地轉讓合同履行完畢自動解除嗎
2020-12-15土地作價入股算轉讓嗎
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