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私募基金可以買嗎
1、非公開的私募性質
即私募基金不像公募基金采取對外公開方式尋求投資者,而是借助私下征詢等方式向特定的合格投資者進行發(fā)售,所以投資者很難通過媒體等方式了解私募產品信息。因為對私募而言,任何公開方式發(fā)售都屬于違法違規(guī)行為。因此其投資目標更具針對性,更有可能為客戶量身定做投資服務產品,組合的風險收益特性能滿足客戶特殊的投資要求。私募基金產品與公募產品不同,其主要針對高凈值人群,且是以不公開宣傳的方式向特定人群發(fā)售。如果準入門檻過低,參與人數過多,將變質為公募產品而失去私募性質。
2、提高客戶群的風險承受能力
私募基金不同于公募,由于受基金運作所需資金數量及投資者人數有限等約束,私募基金對每位投資者的認購起點都要求較高,在我國認購門檻為100萬,而在美國對沖基金的最低投資額度則高達300萬美元。監(jiān)管部門設置100萬的投資門檻,不是為了限制投資者,而恰恰是為了保護投資者。一般來說,越成熟的高端投資者,其風險識別能力更強,風險承受能力也更強。因此,設置100萬的投資門檻是以資金量為指標,隔離風險承受能力較弱的普通投資者。
3、降低資金流動風險,增加投資穩(wěn)定收益
由于私募投資的項目大多有較長的回報周期,需資金比較穩(wěn)定。如果沒有投資門檻,會吸引數量眾多的投資者,而眾多資金來源的不穩(wěn)定,也造成了投資值更高的流動性,不利于私募基金的收益,加大了投資的流動性風險。進入門檻較高,投資者面對私募基金投資也會更理性,雙方的關系類似于合伙關系,給投資者帶來更多的期望收益。這樣你也就應該可以理解為什么私募基金不可能實現平民化了。私募投資門檻將會長期存在,隨著通貨膨脹率的上升與貨幣貶值,未來私募基金的投資門檻有可能進一步提高。
4、私募基金的募集性和封閉期
私募的發(fā)售過程是一個向特定投資者募集資金的過程,在募集過程中私募基金必須滿足3個規(guī)定:首先募集投資者必須滿足有限的多數要求,即投資者人數一般為幾十個到一、兩百個;其次基金單位必須保證同時同價的要求,即在同次發(fā)售過程中,不得發(fā)生對不同的投資者不同價的情形;最后基金發(fā)售過程,也同時宣告基金資金開始募集。
二、購買私募基金的步驟是什么?
所以投資者購買私募基金的一般步驟有:
1、特定對象確認:一般需要填寫一份問卷調查,讓投資者明確自身的風險識別及風險承擔能力,并書面承諾達到合格投資的要求。
2、參與產品推介會:適當參與產品推薦會,在機構的幫助下,依據自身的能力,選擇相匹配的產品。
3、簽署風險揭示書:投資者要明確所選產品的風險(如特殊風險、一般風險),以及自身的權益,這步略繁瑣,各條款要逐句確認,相關當事人(投資者、募集機構及經辦人)需簽字蓋章。
4、提供資產證明或收入證明文件:個人投資者金融資產不低于300萬或者近3年個人收入不低于50萬,旨在確認是合格投資者,還要明確是自己購買產品,且不會拆分。(因起投最少100萬,追加的資金至少10萬,或是10萬的整數倍)
5、簽約、打款:此刻,你要明確合作信息的真實性,產品的風險以及絕對是合格投資者。(協議一式三份,投資人、管理人、托管人各一份。打款后留好憑證并且備注資金用途)
6、投資冷靜期:簽約之后,還有不少于24小時的投資冷靜期,有時候投資可能是頭腦一熱,在這段投資冷靜期,投資者可以解除合同,并且募集機構不能主動聯系投資者;
7、回訪確認:等到投資冷靜期過去了,機構的非銷售人員需要對投資者進行回訪確認,且需要一條一條核對投資者的核心信息,投資者有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解除合同。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相關資料。綜上所述,我們可以了解到公募基金一般存在投資市場上,投資市場上的私募基金一般是由很多種類型的,比如非公開的私募基金,這種一般是可以進行購買的。如還有其他疑問,歡迎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同案犯能否作為親屬委托律師
2021-01-15解約定金如何在合同中約定
2021-03-21交通事故同等責任怎么賠償
2021-02-02入職協議書要一式兩份嗎
2020-12-16意向合同需要本人簽字嗎
2021-01-14不同的保險公司怎么具體運作資產
2020-11-30保險合同成立與生效
2021-02-02“過期”理賠訴訟如何判
2021-01-262020年保險公司訴訟費賠償費
2021-01-29關于保險受益人的順序
2021-02-03香港騙子雇內地人挖眼自殘騙保險金
2021-01-05承包合同應該怎么寫
2021-03-22河道灘涂地的權屬確認
2021-02-18新農村建設拆遷,老房子會無償拆除嗎
2020-12-31無證房屋拆遷應有什么程序
2021-03-10房地產公司拆遷補償款多少
2020-11-25自建房只有房產證拆遷補償多少錢
2021-02-23拆遷補償過程中的隱形陷阱有哪些
2021-01-15拆遷安置情況核查的作用
2020-11-11拆遷談判需要哪些準備
20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