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條規定:“征收農用地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通過制定公布區片綜合地價確定。制定區片綜合地價應當綜合考慮土地原用途、土地資源條件、土地產值、土地區位、土地供求關系、人口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并至少每三年調整或者重新公布一次。”
所以,要想有土地征收的安置補償費,首先要具有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資格。那么,是否具有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資格是如何認定的呢?外嫁女是否具有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資格又該怎么認定呢?
對于認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標準,目前也并沒有一個明確的界定,包括《物權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農業承包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及一些地方法規,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認定只有一個原則性的規定:“依照法定程序經本集體成員決定。”一般而言,主要是從三個方面認定:“是否在集體經濟組織所在地生產、生活并依法登記常住戶口”,三者是一致,足以認定某人具有該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
而對于外嫁女成員資格的認定問題主要集中在“戶口”上,我國民間有“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說法,那么,是不是外嫁女只要出嫁之后戶口就必然轉入夫家呢?主要分為三種情況進行討論。
一、農嫁農
按照民間的習俗,嫁女嫁至夫家之后,成為夫家的成員,如果夫家具有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資格,那么,外嫁女必然隨夫具有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資格。不論婚后戶口是否遷移,自其進入新的集體經濟組織實際生產、生活時起,取得新的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其原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喪失。因此,當新遷入的集體經濟組織遇到征地拆遷時,計算安置補助費時應該包含此類型的外嫁女。
二、農嫁非農
外嫁女嫁入了非農業戶口的夫家之后,實踐中從保護外嫁女的權利出發,認為只要外嫁女沒有將戶口遷入夫家,則應認定外嫁女仍然享有原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資格。但若外嫁女自愿將戶口遷入了夫家,應認定其喪失了原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資格。因此,如果戶口仍保留在原集體經濟組織,原集體經濟組織在遇到征地拆遷時,計算安置補助費時應該包含此類型的外嫁女。
三、喪偶或離婚
從保護婦女權益的角度,實踐中認為,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婦女離婚或喪偶后,其戶口遷回原籍生產生活的,且在其他地方不再享有相關權益的,一般視為該集體經濟組織成員 。因此,如果戶口遷回原集體經濟組織的,原集體經濟組織在遇到征地拆遷時,計算安置補助費時應該包含此類型的外嫁女。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三級乙等醫療事故賠償標準
2021-02-07雇傭關系人身損害賠償
2020-12-21網上怎么向勞動局投訴
2021-03-14勞動局投訴多久給工資
2020-11-12職工病退要求是什么
2020-12-30沒有養育之恩的父母用贍養嗎
2020-12-06董事可以兼任總經理嗎
2021-01-11墊付保證金的法律效力是什么
2020-11-30交通事故訴訟證據一覽表
2021-01-02取保候審保證書怎樣寫
2020-11-12勞動法工傷誤工費
2020-12-01如何申請離婚財產保全
2020-12-13反擔保合同的效力與實現條件
2020-12-09保證合同有多個保證人怎么辦
2021-03-17第三方代償協議有效嗎
2021-01-25試工期階段是否存在勞動關系
2021-03-07勞動關系轉移流程
2020-12-05員工辭退怎么賠償
2020-11-22勞動爭議的調解組織具體有哪些
2020-11-24勞動爭議調解不成的情形應該怎么解決
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