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農村征地程序違法,能否申請國家賠償?
我國《土地管理法》第78條第2款規定:“非法批準征用、使用土地,對當事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應當承擔賠償責任?!?/p>
我國《國家賠償法》第4條第3款規定:“違反國家規定征收財物的,受害人有請求賠償的權利?!?/p>
我國《行政訴訟法》第67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受到行政機關或者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侵害造成損失的,有權請求賠償?!?/p>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若干問題的解釋》第59條2款規定:“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違法,造成損害的依法判決承擔賠償責任?!?/p>
從上述法律規定來看,我國確定了土地征收侵權的行政賠償制度。政府及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在征收的過程中違反了《憲法》、《土地管理實施條例》等法律和法規,并造成了被征收人土地權益受損的后果的,符合國家賠償要件。所以,被征收人可以選擇行政訴訟的途徑對自己的權益進行救濟。人民法院在審理此類案件時,可適用國家賠償法、行政法等法律的相關規定。在賠償的范圍計算上,依《國家賠償法》第28條規定,“對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造成財產損害的,按直接損失給予賠償,不賠償間接損失”。
二、征地程序違法的主要類型
行政法治原則要求具體行政行為要符合法定程序,否則就是行政程序違法,我國無論立法還是實務,一直存在輕程序的錯誤傾向,在土地征收中也不例外,在征地中,違反程序的表現多種多樣。主要集中在如下兩方面:
1、違反征地流程順序
根據前述法律法規,完整的征地順序包括:建設項目許可-告知征地-征地調查-征地聽證-征地安置和補償。其中《征用地公告辦法》和《國土資源聽證辦法》對公告程序和聽證程序作了專門規定。此外,《土地管理法》45條規定,征用農用地先辦農用地轉用審批,經國務院批準農地轉用時,同時辦理征地審批手續,不再另行辦理征地審批;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在征地批準權限內批準農用地轉用的,同時辦理征地審批手續,不再另行辦理征地審批,超過征地批準權限的,應當另行辦理征地審批?!锻恋毓芾矸ā返?6條規定,國家征用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準后,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并組織實施,第48條規定,征地補償方案確定后,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公告,并聽取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意見。在2006年9月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強土地調控有關問題的通知》中,國家重新調整了建設用地的審批方式,今后國務院不再分批次審批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征收,而是由省級人民政府匯總后一次申報。在實踐中,未批先征,未批先用,未經聽證程序而批準補償安置方案,不按照法定程序公告補償協議,征地后不辦理所有權與使用權變更手續等現象較為普遍,其中國家和省政府重點建設項目的這類問題最為突出。
2、違反時間與空間限定
時間和空間對任何程序規定來說,可起到將實體目標與實體權利明確化、具體化的效果。例如,根據《土地管理法》第47條規定,“土地補償費按照被征用前三年的平均年產值的6到10倍補償。”目的是使被征地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這里,土地征用補償標準定位為前三年平均值,就是將“保持原有生活水平”這一較為主觀的目標原則具體化;征地程序的空間設定,主要體現為轄區的設定與決定過程的公開范圍兩個方面。在轄區方面,對土地征收的審批,我國土地管理法明確規定了地類和數量與機關之間的一一對應關系,地塊的重要性越高,數量越大,審批機關的級別越高。我國土地管理法第45條規定,征用土地實行國務院和省級政府兩級審批,國務院批準征用土地的權限是征用基本農田、征用基本農田以外的耕地超35公頃和征用其它土地超過70公頃以上的情形;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權限是征用基本農田以外的耕地低于35公頃和征用其它土地低于70公頃的情形。然而,目前土地征收中,“化整為零”、“下放審批權”、“分級限額審批”、“特事特辦”、“一事一議”、“越權審批”等現象普遍存在。這就造成了較低級別的土地行政部門可以繞開上級機關的監督而徑行自批自用現象。這種規避審批轄區的做法,實際導致權限較低的征地機關處分了價值較高或數量較大的土地;而在決定過程的公開范圍方面,征地機關的遮掩和回避往往使被征收人在不知不覺中失去權利,并成為一些個案中被征收人無法及時主張權利的主要原因,為“非法圈地”打開了方便之門。
3、違反法定方式
作為程序構成要素的方式是指行為的表現形式,行政行為必須以一定的方式為載體,法定的方式對認定征收行為性質,確定征收行為效力和責任歸屬有重大意義。比如單獨選址項目需要提供的材料有31種之多,所有材料必須是書面形式。并且在經歷縣國土資源局→縣政府辦→縣長簽字→市國土資源局→市政府辦→市政府秘書長→市長簽字→省廳→省政府辦→省政府秘書長→省長簽字等環節過程種,也必須是直接書面的形式。我國實行世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政策,征地程序流程較長,經歷的審批環節較多,實踐中,一些用地單位急于用地,某些審批部門主管領導以口頭或電話這種短、平、快形式批準開始征地的情形屢見不鮮。
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如果進行拆遷的話,必須得到拆遷人的同意才能夠進行拆遷,拆遷辦或者是拆遷方都不能夠進行強行拆除,如果是強拆的話,那么就屬于違法行為,拆遷人可以到當地的相關法院進行訴訟要求一定的國家賠償。如果訴訟不成,可以直接向上級部門進行反映或者是進行信訪。
征地程序不合法后果主要是什么
面對征地拆遷 老百姓手里有哪些權利?
征地補償維權方式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簽訂代理合同的注意事項
2020-12-05有限公司章程范本(二)
2020-11-24紅字發票信息表怎么填
2021-01-25連帶責任后房產贈與有效嗎
2020-11-09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是否等于勞動關系解除
2020-12-23勞動合同續簽申請書模板是什么
2020-12-10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條件及好處有哪些
2021-03-19試用期隨意辭職要賠償用人單位嗎
2020-11-16詳細解釋勞動法試用期的約定
2020-12-28保險的原則是什么
2021-01-15人身保險理賠范圍有哪些
2021-03-10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可直接向保險公司求償
2020-12-05保險公司誤導 拒賠理由無效
2021-01-19房屋保險包括哪些房屋保險不賠償的情況是什么
2021-03-12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2021-02-22人身保險中故意免責的舉證責任
2021-03-12什么是單獨人壽保險?
2021-01-02征收集體土地審批程序以及要求
2020-12-14土地流轉給別人,同意別人改變土地用途后會有哪些后果
2020-12-30土地流轉是什么意思
20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