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益用地征地補償標準是多少?
一般情況下,公益事業用地是可以劃撥供地的,參見《劃撥用地目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令第9號)。對比后,如果屬于劃撥供地的,用地單位需支付的費用為:征地補償費及地上建遷補償費后。前述費用為征地拆遷成本,所以,國家是將土地征為國有后無償提供給用地單位使用,不收取任何增值收益。
上述征地拆遷補償標準,一般按照“同地同價”的原則進行補償,也可參考當地公布的區片綜合地價進行補償。
征用耕地的,按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15倍補償(其中土地補償費9倍,安置補助費6倍),畝產值按文件確定的標準執行,具體的補償標準為:旱地每畝1.8萬元,水地每畝3萬元,菜地每畝4.5萬元。青苗和地上附著物的補償標準按《土地管理法》和《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國務院第305號令)的有關規定執行。
二、征地補償方案是怎么制定的?
征用土地方案經依法批準后,由被征用土地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組織實施,并將批準征地機關、批準文號、征用土地的用途、范圍、面積以及征地補償標準、農業人員安置辦法和辦理征地補償的期限等,在被征用土地所在地的鄉(鎮)、村予以公告。被征用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應當在公告規定的期限內,持土地權屬證書到公告指定的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征地補償登記。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根據經批準的征用土地方案,會同有關部門擬訂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在被征用土地所在地的鄉(鎮)、村予以公告,聽取被征用土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意見。
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報市、縣人民政府批準后,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實施。對補償標準有爭議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協調;協調不成的,由批準征用土地的人民政府裁決。征地補償、安置爭議不影響征用土地方案的實施。征用土地的各項費用應當自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批準之日起3個月內全額支付。
一般情況下的公益用地是可以享受到政府劃撥供地的,如果按照當時的情況還是必須要征收民眾的土地,征收耕地的補償標準是按照三年前的平均年產值的15倍左右賠償。政府支付了征地補償費用以后,然后再無償的把這些土地提供給用地單位使用,但是,拆遷民眾的土地必然要給民眾拆遷補償費,具體是多少取決于當地政府的方案。
征地補償協議書是怎樣寫的?
征地補償費計算方式
征地補償維權方式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永久居住權到期怎么辦
2020-12-09交通事故碰到人如何處理
2021-02-28車禍事故賠償協議
2021-02-14軍人離婚財產分割原則
2021-03-04怎么舉報強制拆遷
2021-02-12格式合同中的權利義務是否可以更改
2021-01-17單位非法解除無固定期限的勞動者怎么賠償
2021-01-21勞動合同變更是怎么回事
2021-02-25簽勞務合同有什么待遇
2021-03-18產品責任的構成要件是什么
2021-02-23產品責任險能否強制執行
2020-11-16如何計算長期人身保險業務的最低償付
2021-03-14保險合同的終止問題有哪些
2021-03-12保險合同是什么
2021-03-16車險損與三者險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31中國留學生出國留學應注意什么以及留學保險有哪些
2021-01-21保險經紀人的作用是什么
2021-01-02保險公司承保后需要履行哪些責任呢
2021-02-28自然災害車受損強保會賠嗎
2021-01-28從一起保險代位求償權糾紛案談公平原則在商事審判中的適用
202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