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無數的工程設施被建立,導致了大量的土地被征用,這些土地有些事農業用地,有些事園林用地,這些土地的征用是要對承包者進行一定量的補償,這次,我們就來學習一下遼寧省征地補償新政條例的內容有哪些?
遼寧省征地補償新政條例的內容有哪些?
第二十三條、征用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按下列標準進行補償:
(一)在城市規劃區外單獨選址的屬于公益事業和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項目,征用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6至7倍;其他項目征用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8至10倍。
(二)征用耕地的,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為該耕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4至6倍,但每公頃被征用土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15倍。
依照上述規定支付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經省人民政府批準,可增加安置補助費。但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30倍。
第二十四條、征用其他土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按下列標準進行補償:
(一)征用林地、草地、葦塘、養殖水面、農田水利用地等農用地,按照鄰近一般旱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4至6倍補償。
(二)征用鄉(鎮)村公共設施或者公益事業、鄉鎮企業和農村村民住宅占用的集體所有土地,按照鄰近一般旱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5至7倍補償。
(三)征用空閑地、荒山、荒地、荒灘及未利用地,按照鄰近一般旱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2至3倍補償。
(四)征用集體打谷場、曬場等生產用地,按照原土地類別的補償標準補償。
征用林地、草地、葦塘、養殖水面、農田水利用地以及農民集體所有的建設用地,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準為該土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4倍;但是,每公頃被征用土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該土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10倍。
征用未計征農業稅的空閑地、荒山、荒地、荒灘、荒溝、打谷場等土地,不給予安置補助。
第二十五條、被征用土地上的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按下列標準執行:
(一)附著物按其價值和實際損失給予補償;
(二)青苗補償費按一茬作物的產值計算。
自征地公告發布之日起,突擊栽種的樹木、青苗和搶建的建筑物、構筑物等,不予補償。
第二十六條、禁止侵占、挪用被征用土地單位的征地補償費和其他有關費用。
村民委員會使用征地補償費,須經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討論同意;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使用征地補償費,須經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討論同意。
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對征地補償費的使用情況進行監督。
第二十七條、征用土地除了實行一次性經濟補償外,還可以采取其他安置辦法。具體安置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二十八條、建設項目經批準使用國有農、林、牧、漁、鹽場的土地的補償費用。
征地補償的計算公式
(一) 土地補償費的計算標準
土地補償費=前三年平均年產值×補償倍數(6
(二) 安置補助費的計算標準
(1)、(被征用地塊需安置人數×補償倍數)>15時
總安置費=該被征地塊前三年平均年產值×15
(2)、(被征用地塊需安置人數×補償倍數)
總安置費=該被征地塊前三年平均年產值×補償倍數×被征地塊需安置人數
(三) 地上附屬物和青苗補助費補償的計算標準=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一般按市場價格進行補償)
以上就是這次有關于遼寧省征地補償新政條例和征地補償的計算公式的全部內容了。土地的補償方式在不同的地方具體的執行方式是不同的,要根據不同地方的規定來具體的對待了,但是總體的補償條例,還是要參照國際的相關法律條文進行。
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立案及量刑標準
軟件著作權收費標準
軟件企業認定標準及管理辦法的相關內容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不安抗辯權人的解除權的條件是什么
2021-02-03商品房買賣合同簽訂后,開發商可以抵押嗎
2020-12-03實習期間應該簽什么合同嗎
2020-12-22公司在解除勞動合同面臨哪些法律風險,應該如何防范
2021-03-22質押的匯票要解押才能背書嗎
2020-12-28離婚后一方過度糾纏一方怎么辦
2021-01-24訂婚退婚訂金怎么辦
2020-12-22婚姻自由原則內容包括哪些
2020-11-30國家法律對老年人合法權益的保護有何規定?
2021-01-10私立醫院產權證可以抵押嗎
2020-12-27土地承包合同糾紛是否適用訴訟時效
2021-01-05理賠超過保險額明年保險會上漲嗎
2021-02-11推進保險業 依法攻陷消費者心理陰影
2020-11-16雇人干活受傷用理賠嗎
2020-11-08保險報案沒理賠算騙保嗎
2021-02-15網上投保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2-17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2020-12-14保險受益權之定性分析
2020-12-16土地承包經營權包含什么
2020-12-17土地轉讓形式
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