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調查,1.趙某雖然在出版社辦公并按時上下班,甚至乘坐出版社的通勤車,但出版社不對其進行考勤管理,未要求其遵守規章制度,未對其考核管理等。她每月都能完成最低50萬字的校對量,出版社每月向其支付1000元校對費。
本案中,是否形成事實上的勞動關系是關鍵問題。所謂勞動,就是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相結合產生新產品的過程,其重點在于“生產過程”。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建立的勞動關系就是在“生產過程”中所形成的社會關系,這才是勞動法所調整的勞動關系。現實中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形成了大量的勞動關系,如用人單位請清潔工為其清掃衛生,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勞動關系都受勞動法調整。如果用人單位對勞動者要求的是“勞動成果”的給付,而不是“勞動過程”的實現,那么這種勞動關系就不是勞動法所調整的勞動關系,而是勞務合作關系。因此,勞動法所調整勞動關系應當具有以下的特征:①主體一方是提供體力與腦力的勞動者,另一方是用人單位;②勞動者在用人單位應有勞動過程。勞動關系與勞動過程緊密聯系在一起,勞動就是在于勞動過程的實現,而不僅僅是勞動成果的給付;③勞動關系一旦形成后,勞動者要成為用人單位的成員。用人單位作為勞動力的使用者,要安排勞動者在組織內與生產資料相結合,保證勞動者各種權利的實現;而勞動者要運用自己的勞動能力,完成用人單位交給的各項生產任務,并遵守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服從管理。
鑒于以上特征,筆者認為,趙某未與出版社建立勞動關系,只是建立了校對上的勞務合作關系。理由是:第一,出版社未要求趙某來出版社坐班,遵守出版社的規章制度及工作時間。趙某只要完成任務,出版社即支付校對費,雙方之間是加工承攬業務關系,也就是說出版社所關注的是交換過程,而不是生產過程,不在于勞動過程的實現,而僅僅是勞動成果的給付。這是一種典型的加工承攬勞務合作關系。
第二,申訴人未成為出版社的成員,出版社不對其進行管理。申訴人雖如出版社員工一樣按時上下班,但出版社不對其做這樣的要求,也未對其進行考勤與考核,申訴人按校對量取酬,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完成校對任務與出版社無關,出版社只提供辦公場所,目的是為其工作方便,并不要求其來出版社“坐班”。
第三,申訴人每月領取的1000元不是工資,而是勞務費。雖然每月發給申訴人1000元,是因申請人每月都能完成任務,這雖貌似“底薪”、“工資”,但實質上是雙方因發生承攬校對關系而發生的經濟往來的結算方式,如果申訴人未完成任務,出版社是不可能按1000元支付校對費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征地沒有安置補助費合法嗎
2021-01-19什么是拆遷安置房,如何購買
2021-02-15樓頂物業違建怎么處理
2021-01-05交通事故工傷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1-18怎么中止孩子的探望權
2021-01-23贈與股權需要在工商備案嗎
2021-02-17轉繼承效力如何規定
2020-12-12賣自己的銀行卡犯法嗎
2021-02-02被執行人死亡了可以立案嗎
2020-12-15集體土地征收與補償
2020-11-15伯父贈與房產給侄兒怎么交稅
2021-02-23先試用再和員工簽訂勞動合同可以嗎
2020-11-27主張未簽訂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有時效嗎
2021-03-04派遣到其他公司員工不同意怎么辦
2020-11-15勞動爭議調解書可以再要競業限制金嗎
2021-01-16意外險購買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1-18工程保險的種類有哪些
2020-11-22房多錢少購足人身保險再投資方為御險上策
2021-03-13投保人因不明白保險合同簽錯了怎么辦
2020-11-26貴州殘保金怎么計算
20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