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肇事后如何認定逃逸及自首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5-07-13 · 742人看過

如何理解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案件的定罪問題,當前主要有以下幾種不同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這一規定“只適用于由交通肇事罪轉化成的故意犯罪”。(注:侯*云、白*云:《新刑法疑難問題解析與適用》,中國**出版社1998年版,第349頁。)按照該觀點,行為人交通肇事后明知被害人有生命危險,但為了逃避法律追究,見死不救,駕車逃跑,導致被害人死亡,以及交通肇事后故意將身負重傷、生命垂危的被害人轉移、拋棄,導致被害人死亡的,均應定交通肇事罪,處七年以上十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種觀點認為,這一規定既適用于行為人交通肇事后逃跑,因過失致人死亡的情況,也適用于因間接故意致人死亡的情況,但不包括直接故意致人死亡。如有的同志認為:“肇事后逃逸,不能排除肇事人對被害人的死亡結果持放任態度,但這是肇事后的結果行為,主觀上是為了逃避法律責任,因此應定交通肇事罪”。(注:魏*家、歐*濤等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罪名適用指南》,中國**公安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62頁。)“如果行為人發生重大事故,為逃避責任,故意將致傷人員移棄荒野造成死亡的,應按刑法關于殺人罪的規定定罪處罰。”(注:蘇*漁主編:《刑法學》,中國**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455頁。)這種觀點被大多數學者和司法人員所接受。如有的學者在揭示了我國交通肇事罪的立法缺陷之后仍認為:在立法未作修改之前,將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主觀罪過形式解釋為兼含間接故意是比較合適的。(注:李-潔:《析交通肇事罪的罪過形式》,《人民檢察》1998年第11期。)

第三種觀點認為,這一規定只適用于行為人交通肇事后逃跑因過失致人死亡的情況,不包括因故意(包括間接故意或直接故意)致人死亡的情況。(注:黃*青:《淺析刑法中的交通肇事罪》,《政治與法律》1998年第4期。)該論者未對這種觀點進行必要的論證,司法實務中對這種意見也持有較多的異議。

筆者認為第三種觀點是正確的。現將理由闡述如下:

(一)它符合我國刑法的犯罪構成理論。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的案件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交通肇事階段和駕車逃跑致人死亡階段。第一階段屬過失肇事,大家均無異議。第二階段是行為人發現被害人受傷后,為逃避法律責任,棄之不顧,駕車逃跑,導致被害人死亡。在這一階段,行為人主觀上又形成新的罪過,客觀上又有新的行為和危害結果。刑法理論把犯罪行為區分為作為和不作為。構成刑法上的不作為,須以具有作為義務為前提。這種作為的義務由來可以是法律上的明文規定、行為人職務或業務上的要求、法律行為所產生的以及行為人自己先前的行為引起等。所謂來自自己的先前行為是指行為人前面的某個行為使他人的人身安全處于一種嚴重的危險狀態,行為人就負有采取積極行為消除這種危險狀態使他人恢復安全的義務,不履行這種義務致使他人死亡的,就構成刑法上的不作為。有的學者認為,這次刑法修改,立法機關對行為人交通肇事后有無救助被害人的法律義務采納了否定意見,因此對肇事后沒有搶救傷者的行為不能轉化為他罪(注:張-軍、胡*騰等主編:《中國刑法罪名大全》,群眾出版社1997年版,第104頁。)。筆者認為這種結論缺乏依據。沒有任何立法資料可以證明:立法機關已經認可交通肇事者不具有救助被害者的義務。上述看法是論者的妄測。早在1991年9月國務院頒布的《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第七條中就有規定:“發生交通事故的車輛必須立即停車,當事人必須保護現場,搶救傷者和財產……”被害者因行為人的肇事行為,身受重傷,生命處于危險狀態之中,這種危險狀態是由行為人的先前肇事行為引起的,因此行為人就有義務消除這種危險狀態。行為人不對被害人采取積極的搶救措施,駕車逃逸,造成被害人死亡,這完全符合我國刑法意義上的不作為。所以,肇事后棄傷者于不顧,駕車逃跑,沒有履行搶救傷者的義務,放任被害人死亡,這在本質上是實施新的犯罪行為。這一新的犯罪行為(不作為)是在行為人新的主觀罪過支配下實施的。人的主觀心理狀態是不斷變化的,在一定條件下,故意行為可以轉化為過失行為,過失行為可以轉化為故意行為。隨著主觀心理狀態的變化,行為的性質也會隨著發生變化。行為人交通肇事致人重傷后,明知若不及時搶救,被害人就有可能死亡。但行為人在明知的情況下,駕車逃逸,放任危害結果發生,行為人在主觀方面完全具有間接故意的罪過形式。總之第二階段,行為人主觀上具有新的罪過,客觀上具有新的犯罪行為和新的犯罪結果,因而完全構成一個新的犯罪-故意(間接)殺人罪。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規定:“違反交通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如何理解這一新規定,理論和實踐中存在分歧。本文試就如何理解這一規定進行探討,并結合司法實踐,對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案件如何正確定罪提出自己的看法。

如何理解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案件的定罪問題,當前主要有以下幾種不同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這一規定“只適用于由交通肇事罪轉化成的故意犯罪”。(注:侯*云、白*云:《新刑法疑難問題解析與適用》,中國**出版社1998年版,第349頁。)按照該觀點,行為人交通肇事后明知被害人有生命危險,但為了逃避法律追究,見死不救,駕車逃跑,導致被害人死亡,以及交通肇事后故意將身負重傷、生命垂危的被害人轉移、拋棄,導致被害人死亡的,均應定交通肇事罪,處七年以上十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種觀點認為,這一規定既適用于行為人交通肇事后逃跑,因過失致人死亡的情況,也適用于因間接故意致人死亡的情況,但不包括直接故意致人死亡。如有的同志認為:“肇事后逃逸,不能排除肇事人對被害人的死亡結果持放任態度,但這是肇事后的結果行為,主觀上是為了逃避法律責任,因此應定交通肇事罪”。(注:魏*家、歐*濤等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罪名適用指南》,中國**公安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62頁。)“如果行為人發生重大事故,為逃避責任,故意將致傷人員移棄荒野造成死亡的,應按刑法關于殺人罪的規定定罪處罰。”(注:蘇*漁主編:《刑法學》,中國**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455頁。)這種觀點被大多數學者和司法人員所接受。如有的學者在揭示了我國交通肇事罪的立法缺陷之后仍認為:在立法未作修改之前,將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主觀罪過形式解釋為兼含間接故意是比較合適的。(注:李-潔:《析交通肇事罪的罪過形式》,《人民檢察》1998年第11期。)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規定:“違反交通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如何理解這一新規定,理論和實踐中存在分歧。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孟瑞崗

孟瑞崗

執業證號:

16101202010264479

陜西博義律師事務所

簡介:

前金融行業法務,現執業律師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孟瑞崗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法律常識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re6在线视频精品免费下载| 亚洲色图校园春色| 中文字幕日韩理论在线| 色费女人18毛片a级毛片视频| 日本高清视频在线www色| 国产后入清纯学生妹| 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 香蕉久久久久久AV成人|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re丫y|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国产美女高清**毛片| 亚洲欧美日韩电影| 77777_亚洲午夜久久多人| 欧美孕妇乱大交xxxx| 国产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V欧美V国产V在线观看| 日本aⅴ日本高清视频影片www| free性欧美另类高清| 欧美bbbbbxxxxx| 国产探花在线观看| 久久久综合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色8久久人人97超碰香蕉987| 成年人视频在线免费播放| 内射老妇BBWX0C0CK| a级毛片高清免费视频| 欧美极品videossex激情|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五月天|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手机观看| 裴远之的原型人物是谁| 最近中文字幕电影大全免费版 | 免费v片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曰本av免费免费| 美国式禁忌芭芭拉| 天堂资源wwww在线看| 亚洲天堂第一区| caoporn成人| 无遮挡韩国成人羞羞漫画视频| 免费黄色网址入口| 49289.com| 日本天码aⅴ片在线电影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