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路交通事故九級傷殘標準是什么?
道路交通事故九級傷殘標準是輕度智力缺損或精神障礙,日常活動能力部分受限;外傷性癲癇,藥物不能完全控制,大發(fā)作一年一次以上或局限性發(fā)作平均每六月三次以上或小發(fā)作平均每月四次以上或精神運動性發(fā)作平均每六月二次以上;嚴重失讀或嚴重失寫癥;雙側輕度面癱,難以恢復等等。
二、具體情況
根據(jù)《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標準》九級傷殘的標準有:
(一)顱腦、脊髓及周圍神經(jīng)損傷致:
1、輕度智力缺損或精神障礙,日?;顒幽芰Σ糠质芟?
2、外傷性癲癇,藥物不能完全控制,大發(fā)作一年一次以上或局限性發(fā)作平均每六月三次以上或小發(fā)作平均每月四次以上或精神運動性發(fā)作平均每六月二次以上;
3、嚴重失讀或嚴重失寫癥;
4、雙側輕度面癱,難以恢復;
5、半身或偏身型淺感覺缺失;
6、嚴重影響陰莖勃起功能。
(二)頭面部損傷致:
1、一眼盲目3級以上;
2、雙側眼瞼下垂(或畸形);或一側眼瞼重度下垂(或嚴重畸形);
3、一眼視野極度缺損(直徑小于10°);
4、上頜骨、下頜骨缺損中,牙齒脫落8枚以上;
5、口腔損傷,牙齒脫落16枚以上;
6、口腔或顳下頜關節(jié)損傷,中度張口受限;
7、舌尖缺失(或畸形);
8、一耳重度聽覺障礙;或一耳中等重度聽覺障礙,另一耳中度聽覺障礙;
9、一側耳廊缺失(或畸形)50%以上;
10、一側鼻翼缺損(或畸形);
11、面部瘢痕形成面積12平方厘米以上,或面部線條狀瘢痕20cm以上;
12、面部細小癱痕(或色素明顯改變)面積30平方厘米以上;
13、頭皮無毛發(fā)25%以上;
14、頜面部骨及軟組織缺損16立方厘米以上。
(三)脊柱損傷致:
1、頸椎或腰椎畸形愈合,頸部或腰部活動度喪失25%以上;
2、胸椎或腰椎一椎體粉碎性骨折。
(四)頸部損傷致:
1、嚴重聲音嘶啞;
2、頸前三角區(qū)瘢痕形成25%以上。
(五)胸部損傷致:
1、女性一側乳房缺失(或嚴重畸形);
2、8肋以上骨折或4肋以上缺失;
3、肺葉切除;
4、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Ⅰ級。
(六)腹部損傷致:
1、胃、腸、消化腺等部分切除;
2、膽囊切除;
3、脾部份切除;
4、一側腎部分切除或腎功能中度障礙。
(七)盆部損傷致:
1、骨盆傾斜,雙下肢長度相差4cm以上;
2、骨盆嚴重畸形愈合;
3、尿道狹窄;
4、膀胱部分切除;
5、一側輸尿管缺失或閉鎖;
6、子宮部份切除;
7、直腸、肛門損傷,遺留永久性乙狀結腸造口。
(八)會陰部損傷致:
1、陰莖龜頭缺失(或畸形)50%以上;
2、陰囊損傷,瘢痕形成75%以上。
(九)肢體損傷致:
1、雙手缺失(或喪失功能)10%以上;
2、雙手感覺缺失50%以上;
3、雙上肢前臂旋轉功能完全喪失;
4、雙足十趾缺失(或喪失功能)50%以上;
5、一足足弓構破壞;
6、雙上肢長度相差10cm以上;
7、雙下肢長度相差4cm以上;
8、四肢長骨一骺板以上粉碎性骨折;
9、一肢喪失功能25%以上。
(十)皮膚損傷致瘢痕形成達體表面積12%以上。
根據(jù)交通事故造成人員的各類傷害類型和情況,在傷殘標準的認定有可以區(qū)別為十級,每一個等級標準都有不同的認定范圍和類型,在司法實踐中,交通事故造成九級傷殘標準根據(jù)不同的傷害部位又要不同的認定辦法,在進行事故傷殘等級認定時應當根據(jù)相關的規(guī)定來進行界定。
交通事故精神損失費賠償標準是什么?
交通事故拖車費停車費是由誰收?。?
交通事故訴訟費和律師費怎么收費的
該內(nèi)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樓頂物業(yè)違建怎么處理
2021-01-05特殊工種提前退休的辦理流程有哪些
2021-01-12《公司法》對股東直接訴訟作出的規(guī)定有哪些
2021-02-15三維標志商標什么意思
2021-01-20仲裁員在仲裁過程中應該做什么
2021-03-10債務人逾期還款怎么辦
2020-12-19公司對女員工做人流有假嗎
2020-11-22勞動爭議中約定管轄條款是否有效
2020-11-13怎么投保人壽險,投保人壽險要注意什么
2020-11-16公司為勞動者投保團體人身保險誰是被保險人
2021-02-17意外事故保險公司是否可以不負責賠償
2020-11-10為什么保險合同中受益人欄是不可以為空白的?
2020-11-16投保人解除人身保險合同返還保險費案
2021-03-12什么是車上座位責任險
2021-01-10交通事故中從車上摔下的是否屬于交強險中規(guī)定的第三者
2021-01-07可以取消外資保險公司高管終身在中國任職資格的情形
2020-12-12保險理賠計算公式是什么,理賠程序怎么走
2020-12-17企業(yè)必須繳納社會保險費用嗎
2020-12-19旅游保險常見問題
2020-12-27承包合同未到期能否單方中止
20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