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遠洋運輸過程中,由于距離很長,有時候難免因為種種因素導致商品的損壞。這個時候,貨主會向運輸公司提出賠償,運輸公司要承擔部分責任。如果貨主要求賠償的金額過高,運輸公司有權提出責任限制要求。那么,海商法海事責任限制標準是多少?下面我們來看看小編是怎么說的。
一、海商法海事責任限制標準是多少?
根據《海商法》第210條的規定,對于300總噸以上船舶,人身傷亡和非人身傷亡的賠償限額按船舶總噸位分級計算。
人身傷亡的賠償限額為:
1、總噸位300噸至500噸的船舶,賠償限額為333000計算單位;
2、總噸位超過500噸的船舶,500噸以下部分適用前項規定;500噸以上的部分,應當增加下列數額:
(1)501噸至3000噸的部分,每噸增加500計算單位;
(2)3001噸至30000噸的部分,每噸增加333計算單位;
(3)30001噸至70000噸的部分,每噸增加250計算單位;
(4)超過70000噸的部分,每噸增加167計算單位。
二、海事賠償責任限制制度為何產生?
在海上貨物運輸合同法和旅客運輸合同法中,都有關于承運人責任限制制度或稱單位責任限制制度的規定。承運人責任限制制度與海事賠償責任限制制度雖然名稱相似,但卻是兩種不同的責任限制制度。承運人的責任限制是承運人針對某件或某單位貨物的最高賠償額,或對每位旅客或每件行李的最高賠償額。而海事賠償責任限制則是責任限制主體針對某次事故引起的全部賠償請求的最高賠償限額。二者在限制主體、限制數額、責任限制喪失的條件以及適用情況等方面都有許多不同。不過,這兩種責任限制制度也可能同時起作用。
傳統上,只有船舶所有人才有權請求責任限制,因此責任限制制度被稱為“船舶所有人責任限制制度”。但隨著航運的發展,船舶的經營管理模式越來越復雜,承擔航運風險和對船舶負責任的人也越來越多,已經不限于船舶所有人。根據海商法,我國海事賠償責任限制的主體包括以下四類:
1、船舶所有人,包括船舶承租人和船舶經營人;
2、救助人;
3、船舶所有人和救助人對其行為、過失負有責任的人,這主要指的是船長、船員和其他受雇人員;
4、對海事賠償請求承擔責任的責任保險人。
綜上所述,根據法律規定,海商法海事責任限制標準按照噸位進行劃分,像船舶噸位在300以上的,人身傷亡賠償限額為333000計量單位。300總噸以下的,賠償限額為54000計量單位。運輸公司船舶所有人、承擔賠償責任的保險人等,都是賠償責任限額的主體。
航空運輸損害賠償的法律規定
鐵路運輸索賠的規定
鐵路旅客運輸損害賠償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將公款借給私營企業違法嗎
2020-12-28網絡侵權如何賠償
2021-02-23注冊商標對消費者的好處有哪些
2020-12-02訂金與定金的差別有哪些
2020-12-14貸款擔保證明及所需材料有哪些
2020-12-02合同一方主體能寫兩個公司嗎
2020-11-21關于酒駕肇事后報警接受處理該如何認定?
2020-11-15唯一住房能逃避法院強制執行嗎
2020-12-29怎么取證沒有贍養老人
2020-11-15保證合同有多個保證人怎么辦
2021-03-17幼童在火車站內玩耍被列車軋傷致殘事故責任如何認定
2021-02-22哺乳期終止勞動合同如何賠償
2021-03-15投資型保險的分類
2021-02-14某公司訴保險公司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1-02-04新《保險法》增強了保險的保障性
2021-02-25保險公司緣何敗訴
2021-03-26快速理賠需要報警嗎
2020-11-30保險合同盡到說明義務是否就可以免責
2021-01-26有關保險的一些基本概念
2020-12-06農村房屋拆遷需要注意什么
202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