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型微利企業”的界定
小型微利企業是指企業的全部生產經營活動產生的所得均負有我國企業所得稅納稅義務的企業。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九十二條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八條第一款所稱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是指從事國家非限制和禁止行業,并符合下列條件的企業:
1.工業企業。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萬元,從業人數不超過100人,資產總額不超過3000萬元;
2.其他企業。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萬元,從業人數不超過80人,資產總額不超過1000萬元。
對于上述“從業人數”和“資產總額”的理解可以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預繳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8〕251號,以下簡稱“251號文”)第二條規定:小型微利企業條件中,“從業人數”按企業全年平均從業人數計算,“資產總額”按企業年初和年末的資產總額平均計算。另外,《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執行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若干問題的通知》(財稅〔2009〕69號,以下簡稱“69號文”)也進一步明確,從業人數是指與企業建立勞動關系的職工人數和企業接受的勞務派遣用工人數之和;從業人數和資產總額指標,按企業全年月平均值確定。月平均值=(月初值+月末值)÷2;全年月平均值=全年各月平均值之和÷12。如果年度中間開業或者終止經營活動的,以其實際經營期作為一個納稅年度確定上述相關指標。
(二)“小型微型企業”的界定
小型微型企業是小型企業與微型企業的簡稱。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統計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關于印發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的通知》(工信部聯企業〔2011〕300號,以下簡稱“300號文”)規定,以企業營業收入、從業人員和資產總額的規模為劃分依據,將不同行業企業劃分為大型企業、中型企業、小型企業和微型企業四類。以工業企業為例,小型工業企業是指從業人員20人及以上、300人以下,且營業收入300萬元及以上、2000萬元以下;微型工業企業是指從業人員20人以下或營業收入300萬元以下。另外,個體工商戶和本規定以外的行業,參照上述規定進行劃分類型區別。
從上所述,“小型微利企業”與“小型微型企業”名稱盡管相似,但卻分屬于不同的范疇。那么,符合“小型微利企業”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條件的,應當具備以下三個要素:
1.標準評定。主要包括:年度應納稅所得額、從業人數和資產總額三項指標均在“小型微利企業”標準范圍內進行評定。
2.納稅義務。“小型微利企業”全部生產經營活動產生的所得均負有我國企業所得稅納稅義務。
3.經營范圍。在境內依法設立從事國家非限制和禁止行業。
如例,某工業企業擁有員工100人,2013年取得銷售收入1500萬元,符合300號文所定義的小型企業標準。但若該企業要享受“小型微利企業”企業所得稅20%的照顧性稅率,應當具備居民企業、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低于30萬元以及資產總額不超過3000萬元的基本條件。
二、“小型微利企業”稅收優惠政策
“小型微利企業”稅收優惠政策主要集中于企業所得稅。企業所得稅法為“小型微利企業”提供了實體法上的優惠與管理程序上的便利。
(一)低稅率優惠。企業所得稅法為小型微利企業特設了一檔照顧性稅率,即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減按20%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
(二)所得稅減計優惠。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2011〕第117號)規定,從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年應納稅所得額低于6萬元(含)的小型微利企業還可以享受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的稅收優惠。隨后出臺的《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2014〕34號,以下簡稱“34號文”)進一步對“小型微利企業”相關優惠政策進行明確,將年應納稅所得額低于6萬元(含)提升到了10萬元(含),并且優惠期限延長至2016年12月31日。
(三)核定征收企業優惠。根據69號文規定,“小型微利企業”的稅收優惠適用于具備建賬核算自身應納稅所得額條件的企業。即將實行核定征收的“小型微利企業”排除在外,帶來了企業稅收優惠不均的爭議。對此,2014年新出臺的《國家稅務總局關于擴大小型微利企業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范圍有關問題的公告》(2014年第23號公告,以下簡稱“23號公告”)規定進行補充,明確“采取查賬征收和核定征收方式的企業均可按照規定享受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將因征管方式不同而帶來的稅收差異做了調整,體現出稅收政策的中性原則。
(四)管理程序更簡便。根據251號文規定,“小型微利企業”若要享受低稅率稅收優惠,“在當年首次預繳企業所得稅時,須向主管稅務機關提供企業上年度符合小型微利企業條件的相關證明材料。”那么,23號公告規定,符合規定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在預繳和年度匯算清繳企業所得稅時,可以按照規定自行享受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無需稅務機關審核批準。另外,在報送年度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時,只需將企業從業人員、資產總額情況報稅務機關備案即可。該文件簡化了管理程序將行政審批改為備案,降低了小型微利企業的辦稅成本,提高了納稅遵從度,充分體現了稅務機關提高公共管理服務質量的重要性。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申請工傷認定需要注意哪些時間
2021-02-23工傷鑒定一定要康復期后才可以做嗎
2021-01-27異地離婚需要哪些手續
2021-02-04網簽可以作為抵押物嗎
2021-03-12普遍的六大陷阱揭底
2020-11-26業務承包關系算雇傭嗎
2021-01-13遺產繼承怎么公證
2021-03-04老人死后農村股份誰繼承
2021-01-14拆遷房產證過戶需要什么證件
2021-02-04競業限制補償金比例是什么,競業限制補償金有什么規定
2021-02-20如何區分勞動關系勞務關系
2021-03-24疫情耽誤上班工資怎么算
2021-01-24拖欠農民工工資十年以上怎么進行補償
2021-01-15校方責任險賠付比例
2021-03-01陸上貨物運輸保險的相關法律常識有哪些
2020-11-14財物被他人毀壞后后可否要求他人和保險公司都賠償
2020-12-08我國保險合同解除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20保險經紀人需要什么條件資格
2021-02-27保險合同為什么會終止
2020-12-01入保5天后意外身亡 小冬的保險何時生效
202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