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我們已經越來越不能離開網絡了,但是越來越多的居心叵測的人把互聯聯網當做平臺進行網絡詐騙。大家都知道進行網絡詐騙是要受到刑事處罰的,那么,進行網絡詐騙多久能判刑?下面,就讓小編帶領大家一起來了解下具體內容吧。
一、進行網絡詐騙多久能判刑
網絡詐騙和詐騙時間沒有相關性,和詐騙的金額直接相關。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詐騙公私財物價值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和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與“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二、網絡詐騙罪的構成要件
(一)客體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公私財物所有權。有些犯罪活動,雖然也使用某些欺騙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經濟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體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財產所有權。所以,不構成詐騙罪。例如:拐賣婦女、兒童的,屬于侵犯人身權利罪。
詐騙罪侵犯的對象,僅限于國家、集體或個人的財物,而不是騙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對象,也應排除金融機構的貸款。因本法已于第193條特別規定了貸款詐騙罪。
(二)客觀要件
本罪往客觀上表現為使用欺詐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首先,行為人實施了欺詐行為,欺詐行為從形式上說包括兩類,一是虛構事實,二是隱瞞真相;從實質上說是使被害人陷入錯誤認識的行為。欺詐行為的內容是,在具體狀況下,便被害人產生錯誤認識,并作出行為人所希望的財產處分,因此,不管是虛構、隱瞞事實,只要具有上述內容的,就是一種欺詐行為。如果欺詐內容不是使他們作出財產處分的,則不是詐騙罪的欺詐行為。欺詐行為必須達到使一般人能夠產生錯誤認識的程度,對自己出賣的商品進行夸張,沒有超出社會容忍范圍的,不是欺詐行為。
(三)主體要件
本罪主體是一般主體,凡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本罪。
(四)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財物的目的。
詐騙判刑是詐騙的時間沒有關系,是要根據詐騙行為的情節嚴重程度以及詐騙金額的大小來決定的,如果情節不嚴重并且詐騙金額小的話,可能會判處管制,如果情節特別嚴重的,會判處無期徒刑。
詐騙罪的相關法律有哪些?
合同詐騙罪的司法解釋
2020最新詐騙罪量刑標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凈身出戶只要孩子可以嗎
2021-03-12尋釁滋事罪行政處罰會拘留多長時間
2021-02-28愿意離婚但不愿意分割財產怎么辦
2020-11-29丈夫因無性婚姻鬧離婚 起訴能否判離
2021-01-05新婚姻法離婚條件有哪些
2021-03-24前夫的贍養費能作為收入證明嗎
2020-11-19子女贍養父母有哪些應盡義務
2021-01-26決定離婚有什么法定條件
2021-03-12殘疾軍人撫恤金能否強制執行
2021-03-21可以注銷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的情形
2021-02-24公司買賣協議書怎么寫
2020-12-31合同詐騙罪概念是什么
2021-02-26一般代理可以調解嗎
2021-02-14解除勞動合同后多久能取公積金
2020-12-01被競業限制的對象如何界定
2021-01-12什么關系構成勞動關系
2020-11-21海南省改制關閉破產國有企業職工安置辦法
2020-12-12意外險包括火災嗎
2020-12-21交保險沒簽合同被辭退或調崗怎么辦
2020-12-21定值保險合同有什么優點
20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