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戶偷稅漏稅是怎樣認定的
行為主體是納稅人或扣繳義務人,所謂納稅人是指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
一、偷稅罪的表現形式
1、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就是指已取得應稅收入,應依法辦理納稅申報的行為人,不按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納稅申報,并經稅務機關通知,仍拒不申報的行為。
2、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就是指行為人或者扣繳義務人向稅務機關報送虛假的納稅申報表、財務報表、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或者其他納稅申報資料,如提供虛假申請,編造減稅、免稅、低稅、先征收后退還稅款等虛假資料等。
3、繳納稅款后,以假報出口或者其他欺騙手段,騙取所繳納的稅款。
二、偷稅行為的界定標準
1、行為主體是納稅人或扣繳義務人,所謂納稅人是指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所謂扣繳義務人是指法律、法規規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
2、行為主體實施了偷稅行為,行為人主要是通過以下三種手段進行偷稅:
第一,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賬簿、記賬憑證。其中偽造是指行為人依照真賬簿、真憑證的式樣制作虛假的賬簿和記賬憑證。
第二,在賬簿上多列支出或不列、少列收入。多列支出是指在賬簿上大量填寫超出實際支出的數額以沖抵或減少實際收入的數額,虛增成本,亂攤費用,減少利潤等行為;不列、少列收入是指納稅人賬外經營、取得應稅收入不通銷售賬戶,直接轉為利潤或專項基金,或掛在往來賬戶不結轉等行為。第三,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
3、造成了少繳未繳稅款的結果,納稅人采用上述手段,給國家稅收造成了損失。偷稅既是行為違法,也是結果違法,根據納稅人的行為,可以判定是否構成偷稅,根據結果,可以判定納稅人偷稅的事實。
個體戶偷稅漏稅的認定,是需要根據稅務機關實際的查明情況,然后才能夠將偷稅漏稅的證據作為該違法行為的認定條件。執法機關在審理此類案件的時候,需要根據實際的案情,然后將涉案的組織以及個人排查清楚,涉嫌偷稅漏稅在我國是一種嚴重的違法行為,不應該觸碰。
偷稅漏稅處罰標準是什么?
新刑法修改了偷稅罪有什么不同?
偷稅漏稅多少構成犯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產轉讓公證是怎么樣的
2021-01-07孕婦臨產醫院勸回,醫院有責任嗎
2020-12-31如何確認侵權歌曲賠償金額
2020-11-13怎么舉報足浴店不合法
2021-03-16公務員參與嫖娼是否會被開除
2021-02-03實習生可以解除實習協議嗎
2021-01-27民間借貸可以申請仲裁嗎
2021-02-15外國投資者可以投資負面清單中禁止領域嗎
2021-01-07食堂無食品經營許可證該接受如何處罰
2021-02-11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是對重刑犯的嗎
2021-03-12醉酒駕駛累犯怎么判
2021-03-21老公有語言暴力可以離婚嗎
2021-01-13交通事故訴訟費能否稅前扣除
2021-02-07公司名稱變更合同是否依然有效
2021-03-09擔保合同沒有寫時間怎么辦
2021-03-09學生宿舍摔傷學校要負責任嗎
2020-12-02購房之后應怎樣避免吃虧
2021-03-045年后的房產贈與還要交稅嗎
2021-01-06法律規定不能上市出售的房屋
2021-01-27實習期可以直接離職嗎
2021-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