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強制法屬于中止執行的情形有什么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制法》第三十九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執行:
(一)當事人履行行政決定確有困難或者暫無履行能力的;
(二)第三人對執行標的主張權利,確有理由的;
(三)執行可能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且中止執行不損害公共利益的;
(四)行政機關認為需要中止執行的其他情形。
中止執行的情形消失后,行政機關應當恢復執行。對沒有明顯社會危害,當事人確無能力履行,中止執行滿三年未恢復執行的,行政機關不再執行。
二、行政強制有什么內容
1、執法主體必須是正式執法人員,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經同國務院法制辦研究,建議增加兩項內容。草案規定,行政強制措施權不得委托。行政強制措施應當由行政機關具備資格的正式執法人員實施,其他人員不得實施。
2、行政機關不得夜間執行不得停水停電。
3、行政機關不得在夜間或者節假日實施行政強制執行。違反本法規定,在夜間或者節假日實施強制執行的,由上級行政機關或者有關部門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4、行政機關不得對居民生活采取停止供水、供電、供熱、供燃氣等方式迫使當事人履行行政決定。
5、不得查扣公民個人及其家屬的生活必需品。
6、草案的內容照顧到了人的基本生存需要問題,在規定行政強制有查封、扣押權力的同時,也規定不得查封、扣押公民個人及其家屬的生活必需品。
7、實施行政強制措施不得影響企業正常經營。
8、行政機關依法查詢企業的財物賬簿、交易記錄、業務往來等事項,不得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并應當保守所知悉的企業商業秘密。
9、查封、扣押限于涉案的場所、設施或者財物,不得查封、扣押與違法行為無關的場所、設施或者財物。
10、行政強制執行不排斥“執行和解”。行政強制執行可達成執行協議,也就是說,行政強制執行不排斥“執行和解”。草案規定,實施行政強制執行,行政機關可以在不損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的情況下,與當事人達成執行和解。
11、行政強制行為在引起強制原因的具體行政行為被當事人提起行政訴訟的情況下,一般應暫停強制行為。但為了公共利益和集體利益的需要可以強制執行,被執行人可以對此提出行政復議,復議期間不暫停執行。
行政強制執行在行政管理過程中才會發生,也是由特定行政機關來實施的,一般是由行政機關或者人民法院來執行。但是在執行過程中,要是出現了《行政強制法》第39條中規定的任何一種情形,那么都是會導致執行中止。另外有一點是行政強制執行需要特別注意的,就是行政強制執行并不允許進行執行和解,這點與民事訴訟中的執行不太一樣。
行政處罰和行政強制執行的區別是什么?
行政強制法的適用范圍是什么?
行政強制執行的方式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已過工傷認定和仲裁時效的工傷賠償糾紛并非已過訴訟時效
2020-11-26征地區片綜合地價包含地上附作物和青苗嗎
2020-11-30構建規范的控制環境的重要性
2021-01-11律師服務收費采取什么收費方式
2021-03-18單位拒絕支付工傷賠償怎么辦
2020-12-12反擔保人未簽字反擔保合同有效嗎
2021-01-29行政訴訟再審被駁回怎么辦
2021-02-22辦理政府回購房繼承協議公證需要哪些材料
2021-01-26被房屋中介騙了找誰
2021-01-02用假身份證被辭退單位同樣要賠償
2020-11-21保險合同條款要遵循什么原則
2021-01-19水路運輸貨物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0-11-20旅游意外險免責條款有哪些
2020-11-27交通全責保險賠多少錢
2020-11-10保險經紀人和代理人有什么區別
2020-11-09無證駕駛免賠保險公司是否需要聲明
2020-11-11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的具體分類包括哪些
2020-11-28意外險拒賠的幾種情況分別是什么
2021-01-26年金
2021-02-06承包土地需要知道哪些法律內容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