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明確規定不受理的行為——前四種是行政訴訟法第12條規定的,后五種是《行訴法解釋》第1條規定的。
(一)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 指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國防部、外交部以國家名義實施的有關國防、外交事務的行為,以及經憲法和法律授權宣布緊急狀態、實施戒嚴和總動員等行為。
(二)抽象行政行為 行政法規、規章或者行政機關制定、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
(三)內部人事管理行為 行政機關對所屬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所作的任免、獎懲、調動、福利等決定,工作人員不服的不可以提起行政訴訟。
(四)法定終局裁決行為
(五)刑事司法行為 公安、國家安全等機關依照刑事訴訟法的明確授權實施的行為。這是一種形式意義上的行政行為,但實質意義上則為司法行為。公安、國家安全機關行使職權具有雙重性質,這里的刑事訴訟行為不受行政法規則調整和支配。
(六)行政調解行為與法定行政仲裁行為 調解是一種當事人自愿接受的“管轄”,對當事人權利、義務發生影響的決定因素是其意思表示,而非行政機關的意志。行政調解只是一種行政的規勸、建議,達成調解協議也主要依賴平等主體間讓渡權利、處分權利。勞動仲裁或其他法定仲裁的主體往往不是行政機關,故而對調解行為和仲裁行為不服不可以提起行政訴訟。
(七)不具強制力的行政指導行為 行政指導行為也不具有強制性,因而沒有必要通過訴訟途徑來解決。
(八)駁回當事人對行政行為提起申訴的重復處理行為 重復處理行為一定是維持了原結論,沒有對相對人的權利、義務發生新的得、喪、變更的影響,只是對以往結論的肯定和維持,故而,不能提起行政訴訟。
(九)不產生實際影響的行為 這里的對相對人權利、義務不產生實際影響的行為,主要是指行政行為有效成立以前的內部運作、程序性的準備行為、調查取證等事實行為,此種行為尚未發生使相對人的權利、義務產生得、喪、變更變化的實際效果。
我們知道行政訴訟一般就是指民告官,通常是對行政機關或者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時,可以依據有關法律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但此時也要注意有一些案件法律明確規定是復議前置,也就是在處理的時候需要先申請行政復議,若是對復議結果不服的話,那么再去法院起訴。
行政訴訟不予受理的案件有哪些?
行政復議受理期限是多久?
行政復議不予受理期限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土地征收后超過兩年未使用的如何處理
2021-01-26商標侵權免責的條件是什么呢
2020-12-12尋釁滋事罪行政處罰會拘留多長時間
2021-02-28哪些民事案件由基層法院管轄
2021-02-15把銀行卡借給別人走賬犯法嗎
2020-12-07非煤礦山職工死亡賠償標準
2021-01-22當事人對合同可以約定附條件嗎
2020-12-15合同之債的客體
2021-01-22民政管土地糾紛嗎
2020-12-18初入職場必須了解的十個法律問題
2021-02-22變更公司名稱有什么程序
2021-01-17勞務派遣和合同制職工有什么區別
2021-02-04勞務派遣合同終止情形
2020-12-07含死亡責任的保險合同必須經被保險人書面同意嗎
2021-01-09人壽保險合同非投保人簽字可行嗎
2020-12-24被保險人死亡由誰承繼被保險人的權利義務
2021-02-26交通事故認定書可以作為保險理賠的依據嗎
2020-11-29人民財產保險理賠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2-19對保險合同當事人有說明告知義務嗎
2020-12-16物權法釋義第二百四十七條
20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