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5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
第二十九條規定:“死亡賠償金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準,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第三十一條第一款規定:“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一條以及本解釋第二條的規定,確定第十九條至第二十九條(注:第二十九條專指死亡賠償金的計算方式)各項財產損失的實際賠償金額。”第二款規定:“前款確定的物質損害賠償金與按照第十八條第一款規定確定的精神損害撫慰金,原則上應當一次性給付。”
死亡賠償金是對死者如果不死亡可能獲得的收入進行的賠償,這對于死者及其親屬是一項重要的經濟損失,屬于財產賠償,而不是精神安慰,同時死亡賠償金的賠償與人的生命期限有關,與死者親屬遭受的痛苦無關,且死亡賠償金所賠償的對象是死者,數額是死者財產收入的損失,而精神損害賠償的對象是死者親屬,賠償數額與死者親屬所遭受的精神打擊、損害程度有關,因此,死亡賠償金的性質屬于財產損失賠償,而非精神損害撫慰金。
第三十六條第二款規定“在本解釋公布施行之前已經生效施行的司法解釋,其內容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以本解釋為準。”按照新發優于舊法的原則,該司法解釋實際上間接宣告之前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條已被廢止。因此,《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的施行,奠定了死亡賠償金的屬性是物質性損失賠償的法律地位。
2010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十六條:“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第二十二條:“侵害他人人身權益,造成他人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該法明確了死亡賠償金和精神損害撫慰金是獨立的賠償項目。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擔保協議被擔保人的姓名寫錯了生效嗎
2020-12-11公司法關于分紅的規定是什么
2021-01-17股份、股票可否用于抵押
2021-01-14如何申請離婚財產保全,怎樣防止對方轉移財產
2020-12-28肇事逃逸是交警判定嗎
2021-01-28無競業限制但有保密條款是否應該補償
2020-11-08簽訂投資擔保合同時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2-23無合同用工超過多久不能追訴
2021-01-23違反《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賠償辦法
2020-12-12勞動合同過期半年沒有續簽怎么辦
2021-03-14違法解除合同賠償金如何算
2021-03-03工傷待遇未解決勞動關系是否存續
2021-03-10休了半年產假的怎么算離職補償金
2020-12-31建筑公司勞務分包給個人合法嗎
2021-03-23加班工資不按國家規定發該怎么做
2020-12-08豪車車主為省修車費騙保構成什么罪
2020-12-25保險公估人有哪些職責
2020-12-13保險公司不認拖車費怎么辦
2021-01-31超速行駛發生事故保險公司為什么不全賠
2020-12-14理賠中被保險人都有哪些義務
20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