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訴訟法的救濟途徑
(1)空間效力
空間效力又稱地域效力,行政訴訟法的空間效力是指行政訴訟法適用的地域范圍。中國行政訴訟法適用中國國家主權所及的一切空間領域,包括中國的領土、領空、領海以及領土延伸的所有空間,此外在公海中的中國籍船只以及飛行器一般也認為是中國領域。凡是在中國領域內發生的行政案件以及在中國領域內進行的行政訴訟活動,均應適用中國行政訴訟法。但
也有例外:一是中國兩個特別行政區:香港、澳門,不適用中國(內地)行政訴訟法;二是有關行政訴訟的地方性法規和自治條例與單行條例只能在本行政區域內適用。
(2)時間效力
行政訴訟法時間效力是指行政訴訟法的生效、失效的起止時間以及對該法生效前發生的行政案件是否具有溯及力,即溯及既往的效力。如中國《行政訴訟法》第75條明確規定:“本法從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這里的施行日期即為該法生效日期。同時,中國行政訴訟法不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3)對人的效力
行政訴訟法對人的效力是指行政訴訟法適用于哪些人,對哪些人有拘束力,對哪些人沒有拘束力。中國行政訴訟法原則上采用屬地原則確定對人的效力,凡是在中國領域內進行行政訴訟的當事人均適用中國行政訴訟法。根據《行政訴訟法》第2條和第70條規定,這些當事人包括:中國各級各類行政機關;中國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中國進行行政訴訟的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組織。但對外國人、無國籍人和外國組織,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4)對事的效力
行政訴訟法對事的效力是指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凡是依照《行政訴訟法》第11條規定在人民法院受案范圍內提起行政訴訟的案件,都適用行政訴訟法來審理解決。
行政復議程序
行政復議程序是指行政復議機關審理行政復議案件所遵循的步驟。它在性質上屬于行政程序。行政程序與司法程序相比,具有簡易、高效等特點。但是,行政復議作為一種行政裁判制度,又具有準司法性,所以在程序上應盡量司法化,以保證復議活動的公正性和合理性。行政復議實施條例
申請與受理
(一)申請
行政復議是依申請行為。它以行政相對人主動提起為前提,即相對人不提出申請,行政復議機關不能主動管轄。根據《行政復議法》的規定,申請復議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1.申請人是認為具體行政行為直接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2.有明確的被申請人。
3.有具體的復議請求和事實根據。
4.屬于申請復議范圍。
5.屬于受理復議機關管轄。
6.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如根據《行政復議法》第9條和第16條的規定,申請復議還須符合下列程序條件:(1)在法定期限內申請復議。(2)申請人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已經依法受理的,不得申請復議。
(二)受理
申請人提出復議申請后,行政復議機關對復議申請進行審查。審查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四項:
1.申請是否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條件。
2.申請是否屬于重復申請。
3.案件是否已由人民法院受理。
4.申請手續是否完備。
行政復議機關對復議申請進行審查后,應當在收到申請書之日起5日內,對復議申請分別作以下處理:①復議申請符合法定條件的,應予受理。②復議申請符合其他法定條件,但不屬于本行政機關受理的,應告知申請人向有關行政機關提出。③復議申請不符合法定條件的,決定不予受理,并告知理由和相應的處理方式,而不能簡單地一退了之。
行政復議的審理和決定
(一)復議審理
1、審理前的準備
(1)向被申請人送達申請書副本。(2)調查收集證據。復議機關調查收集證據有兩種方式:一是要求當事人提供或者補充證據;二是向有關行政機關及其他組織和公民調取證據。(3)更換或者追加當事人。
2、審理的內容
根據《行政復議法》的規定,復議機關既有權審查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也有權審查具體行政行為是否適當。
3、審理的方式
《行政復議法》第22條規定:"行政復議原則上采取書面審查的辦法,但是申請人提出要求或者行政復議機關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認為有必要時,可以向有關組織和人員調查情況,聽取申請人、被申請人和第三人的意見。"由此可見,書面審理是復議機關審理復議案件的基本形式。
4、審理的依據
復議機關審理復議案件只能依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行政規章、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及上級行政機關依法制定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非立法性的規范性文件。
5、審理中具體行政行為的效力
《行政復議法》第21條規定:"行政復議期間具體行政行為不停止執行;但是,……"從而確立了復議不停止執行的制度。然而,如果毫無例外地規定復議不停止執行,將可能使違法、不當的具體行政行為得到執行而損害相對人的合法權益。因此,《行政復議法》在確立復議不停止執行原則的同時,也規定了該原則的例外:(1)被申請人認為需要停止執行的,可以依職權決定停止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2)復議機關認為需要停止執行的。(3)申請人申請停止執行,復議機關認為其要求合理;決定停止執行的。(4)法律規定停止執行的。
6、審理的期限
《行政復議法》第31條第1款規定:"行政復議機關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行政復議決定;但是法律規定的行政復議期限少于60日的除外。情況復雜,不能在規定期限內作出行政復議決定的,經行政復議機關的負責人批準,可以適當延長,并告知申請人和被申請人;但是,延長期限最多不超過30日。
(二)復議決定
行政復議協作會議
復議機關通過對復議案件的審理,最后要作出決定。根據《行政復議法》的規定,復議決定有以下四種:
(1)維持決定。
(2)履行決定。履行決定是指復議機關責令被申請人履行某種法定職責的決定。
(3)撤銷、變更或確認違法決定。撤銷、變更或確認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決定是指復議機關作出的撤銷或者變更具體行政行為,或者確認具體行政行為違法的決定。具體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復議機關可以決定撤銷、變更或確認具體行政行為違法:①主要事實不清,證據不足。②適用依據錯誤的。③違反法定程序的。④超越或濫用職權的。⑤具體行政行為明顯不當的。
(4)賠償決定。被申請人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如果侵犯了申請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申請人請求賠償,復議機關應當依照《國家賠償法》的有關規定,在作出撤銷、變更或確認具體行政行為違法的決定的同時,作出被申請人依法賠償。
送達與執行
(一)送達
送達的方式及期限的計算,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執行。
(二)執行
行政復議決定生效后,雙方當事人應該自覺履行。但有時當事人由于對復議決定不滿意而不予履行,此時強制執行就成為必要,否則,行政復議的國家權威性就無從樹立。
1、被申請人不履行復議決定的。根據《行政復議法》第32條和37條的規定,當被申請人不執行或者無正當理由拖延執行行政復議決定的,作出復議決定的機關或者有關上級行政機關應當責令其限期履行。并對被申請方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警告、記過、記大過的行政處分;經責令履行仍拒不履行的,依法給予降級、撤職、開除的行政處分。
2、申請人不履行復議決定的。當申請人不履行終局的復議決定,或者逾期不起訴又不履行復議決定的,則根據復議決定內容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措施:(1)如果復議機關作出的是維持具體行政行為的復議決定的,則由原做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依法強制執行,或者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2)如果復議機關作出的是變更具體行政行為的復議決定的,則由復議機關依法強制執行,或者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對于在行政處罰上有著不同意見的,可以申請這兩種法律救濟,分別是向處罰的行政機構和法院提起相關訴訟,然后在等法院或者處罰行政機構下達相關的通知,如果真的是對于判決是有疑問的話,肯定會對案件進行重新審查。
2020年最新公布《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全文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若干問題的解釋
行政法全文中對行政訴訟是如何規定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罰金屬于行政處罰嗎
2021-03-23涉外離婚必須去中院起訴嗎
2020-12-14轉讓專利權的程序是什么
2021-02-03滿五年的經濟適用房能抵押給個人嗎
2021-03-23做交通重新傷殘鑒定的要求
2021-01-14交通罰款逾期半年怎么處理
2021-01-21一般累犯會加重幾個月
2021-03-17男女雙方如何離婚,怎么解除婚姻關系
2021-02-26追尾事故怎么賠償
2020-12-02房地產開發企業不正當經營會受到什么處罰
2021-01-31江蘇海門離婚兒童撫養費標準
2021-01-15冤假錯案怎么舉報
2021-03-19計逾期利息的法律依據
2021-03-16合同終止合同還存在嗎
2021-03-14怎么擬定合同有免責條款
2020-12-02中介假冒房東違法嗎
2021-02-22租房中介費怎么收,每個地方的規定是什么
2020-12-22貨物運輸保險糾紛案例
2021-03-17開車撞護欄保險怎么賠
2021-02-07肇事車駕駛員受傷保險理賠嗎
202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