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肇事致人死亡沒逃逸判刑嗎?
對交通肇事的判刑是根據駕駛員有沒有逃逸來決定的,致人死亡并且負有相應責任的都要被判刑。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傷三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
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
(1)死亡2人以上或者重傷5人以上,負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
(2)死亡6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
二、車輛肇事致人死亡怎么辦?
《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第5條規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這界定了逃逸致人死亡的具體范圍。司法實踐中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
1、未介入肇事者本人其他加害行為即交通肇事后單純逃逸致人死亡的情況。行為人交通肇事將他人撞傷后逃逸,因為過失致被害人死亡,包括行為人肇事后將他人致傷后逃逸,誤以為被害人沒有受傷或傷勢不重而沒有生命危險,或者誤以為被害人已經死亡、被害人會被在場的群眾或者過往的車輛(如事故發生在鬧市區、過往行人和車輛很多的地區)救助。在這類案件中,只要行為人明知自己交通肇事卻仍然逃逸,應當均按“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節處罰。但是如果肇事者致被害人重傷的事故發生在偏僻公路的公路、野外或者是在寒冷的深夜,肇事者明知除了自己以外他人能給予救助的可能性極小,仍然駕車逃逸,最終導致被害人死亡,此時肇事者構成不作為的故意殺人罪。
2、交通肇事后逃逸,在逃逸過程中又發生交通事故,即二次肇事的情況。此時也分兩種情形:
第一,肇事者交通肇事致被害人重傷或死亡后逃逸,并因后一逃逸行為再次發生交通事故致被害人重傷或死亡。前交通肇事行為和后肇事行為均構成交通肇事罪,但是此種情況下對之按交通肇事罪進行數罪并罰。而適用刑法第133條交通肇事罪的第三個量刑檔次,在此刑罰幅度內從重處罰。
第二,肇事者交通肇事后,駕車逃逸,在逃跑途中以駕車撞人的方法危害公共安全。這種情況多由于行為人因交通肇事緊張恐懼巍而失控,為逃避罪責而不顧一切,駕車飛馳撞車撞人,造成多人傷亡。行為人主觀上已有過失轉化為間接故意,放任不特定的多數人的死傷結果的發生,客觀上實際危害了或威脅到了不特定的多數人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因此對后一行為應按刑法第115條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處罰。則行為人應當對交通肇事罪和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兩罪承擔刑事責任。
3、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為逃避法律追究,將被害人帶離事故現場后隱藏或者遺棄,致使被害人無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嚴重殘疾的,按照《解釋》第六條規定應當分別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以故意殺人罪或者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因為肇事者先前的肇事行為和移動受害人的行為引起了其對受害人生命的救助義務,而行為人并沒有履行自己的救助行為,致使受害人受害人死亡或者嚴重殘疾,對受害人的生命和健康造成嚴重侵害。因此應當構成不作為的故意殺人罪。如果前一肇事行為已構成交通肇事罪,則對肇事者以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殺人罪進行數罪并罰。
4、行為人交通肇事后逃逸,在逃逸過程中介入肇事者的“加害”行為,如拖著傷者逃逸故意到車軋人,將受害人拋入水中,致人重傷或死亡的,對此行為應當認定為故意傷害罪或故意殺人罪,對肇事者應當以故意傷害罪或故意殺人罪和交通肇事罪進行數罪并罰。
交通肇事是指車輛行為人在行駛過程中,發生碰撞、碾軋、刮擦、翻車、墜車、爆炸、失火等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等交通事故,承擔事故相應責任的情形。刑法133條規定,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刑法中對于肇事致人死亡的量刑都是3年以下,如果有逃逸情節的話可能直接就到了七年以上的有期徒刑了,逃逸的這種情節會影響到量刑的結果,而且不管自己有沒有逃逸,首先已經有人死亡了的這種情況也要正常心態去面對,如果因為一時害怕就逃逸了,會親手把自己深入到更加不利的境地中。
交通肇事逃逸交強險理賠嗎
交通肇事者無力賠償怎么辦
交通肇事罪死亡賠償金怎么計算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執業證號:
14201201910141636
湖北維思德律師事務所
簡介:
畢業于廈門大學,良好的法律功底,嚴謹求實的態度,把每一個委托人的事當做自己的事,全力以赴。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本村人宅基地拆遷糾紛怎么維權
2021-02-21涉外婚姻財產分割方式有哪些
2020-12-10涉外婚姻出生證明如何辦理
2021-02-21兩人公司要成立股東會嗎
2021-02-07個人合伙企業中合伙人對內責任怎么認定
2021-02-16房子是婚前財產,離婚怎么分配
2021-02-20無故終止合同責任怎么賠償
2021-01-15微信聊天記錄能否作為證據
2021-02-28校園欺凌會被開除嗎
2021-01-15競業限制離職不補償是否生效
2020-12-29終止勞動合同是否可以要求賠償
2021-03-16無證駕駛人致人受傷保險公司是否應擔責?
2021-03-26保險公司對牙齒的賠償標準規定
2021-03-03承包合同約定安全事故由一方承擔是否有效
2021-03-25什么是機動地
2020-12-11集體土地怎樣進行轉讓
2021-01-08如何在評估程序中提高拆遷補償
2021-02-062020年公租房拆遷的補償政策
2020-12-10拆遷安置住房如何提取公積金
2021-01-19父親去世房產上是父親名字現在房子拆遷我能拿到拆遷款嗎
202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