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行為可能構成交通肇事逃逸呢?在交通事故發生后,交通肇事者可能因為各種原因離開交通事故現場,但并非行為人離開交通事故現場就等于構成交通肇事逃逸,通常,還需要結合具體情況來判斷。下面,律霸小編就帶大家看看一般哪些行為可能構成交通肇事逃逸。
交通肇事的逃逸行為有:
1、明知發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當事人駕車或棄車逃離事故現場的;
2、交通事故當事人認為自己對事故沒有責任,駕車駛離事故現場的;
3、交通事故當事人有酒后和無證駕車等嫌疑,報案后不履行現場聽候處理義務,棄車離開事故現場后又返回的;
4、交通事故當事人雖將傷者送到醫院,但未報案且無故離開醫院的;
5、交通事故當事人雖將傷者送到醫院,但給傷者或家屬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聯系方式后離開醫院的;
6、交通事故當事人接受調查期間逃匿的;
7、交通事故當事人離開現場且不承認曾發生交通事故,但有證據證明其應知道發生交通事故的;
8、經協商未能達成一致或未經協商給付賠償費用明顯不足,交通事故當事人未留下本人真實信息,有證據證明其是強行離開現場的。
延伸補充:
如何認定交通肇事后逃逸?
1、主觀方面
主觀方面即行為人的主觀動機,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動機一般是逃避搶救義務以及逃避責任追究。這種動機是積極的心理活動。雖然交通肇事罪是過失犯罪,但僅就逃逸行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為故意。因此只有行為人對肇事行為明知,同時又有逃逸的直接犯意,才構成交通肇事后逃逸。因為從主觀方面來看,在犯罪惡意上是很小的,是對現場后果的害怕所致。但毫無疑問,其逃逸行為還是直接故意所致。所以無論何種情形,行為人在逃逸時都必須明知自己的行為造成了交通事故的發生,并對逃逸行為有直接的故意,這是行為人的主觀方面。
2、客觀方面
交通肇事后逃逸行為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情形。從刑法理論來看,認定行為人是否構成犯罪,最直接的便是對行為的客觀方面予以認定。對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為,是最高院的《解釋》中規定了在五種情形的基礎上而逃跑的行為。這就可以明確交通肇事后逃
逸是作為交通肇事罪量刑的加重情節來規定的。也就是說如果行為人的先前行為沒有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或者雖有交通違規行為但該違規行為與結果沒有因果關系,或者行為人在交通事故中僅負同等責任或者次要責任,或者交通行為在所造成的結果尚未達到交通肇事罪基本犯的定罪標準的,或者在負事故全部責任或主責的情況下僅致1人重傷,但又不具備酒后駕駛、無執照駕車、無牌照駕車《解釋》規定的情形之一的,即便行為人事后有逃逸行為,也不能認定為交通肇事后逃逸。
3、逃逸后行為
交通肇事后逃逸行為的空間要素,即該行為是否僅限于“逃離事故現場” 。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雖然沒有逃離現場(有的是不可能逃跑),但是在將傷者送到醫院后或在等待交警部門處理時畏罪逃跑,雖然無論從主觀方面還是客觀方面都是符合交通肇事后逃逸行為的構成的,也應當受到法律的嚴懲。而在學界部分學者認為交通肇事罪是一種過失犯罪,行為人的主觀惡性并不深。因此,對其處理不宜過重,具體把握尺度也宜寬不宜嚴,所以要對逃逸行為的時間和空間作必要的限定。
以上就是我們關于哪些行為會構成交通肇事逃逸的詳細回答,總之,行為人的行為是否構成交通肇事逃逸,還需要我們結合具體情況分析,看行為人是否有肇事逃逸的主觀動機,是否有交通肇事逃逸的客觀行為,如果對認定交通肇事逃逸還有其他困惑,歡迎你到我們律霸官網咨詢,我們將盡快為你詳細解答。
交通肇事逃逸的情形和后果有哪些
交通肇事逃逸罪怎么理解
如何認定交通肇事逃逸行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未成年工受勞動法保護嗎
2021-01-21債務人提供房產抵押有期限嗎
2021-02-18濟寧汶上交通違章多久處理
2020-11-28如何解除收養關系
2020-12-15保姆續約要交中介費嗎
2021-02-10勞動合同在哪些情形下無效
2021-01-30勞動中受了傷該如何賠償呢?
2021-03-09團體意外險受益人可以是單位嗎
2021-01-30對于人壽保險合同有哪些和年齡誤報后果的詳細解答
2021-02-15保險合同的訂立
2020-12-25保險單遺失對理賠有影響嗎
2021-03-04保險經紀人的資格條件有哪些
2021-02-15法院判決國內首例“二次理賠保險官司”
2021-03-14裝飾工程承包合同書
2021-03-26征地申請需要公開哪些文件
2021-02-18簡易房拆除程序
2020-11-19福州房屋拆遷補償方式與計算方法
2021-03-13如何判斷拆遷補償是否合理
2021-03-24廠房拆遷進行評估要準備的材料有哪些,以及要注意什么事項
2021-01-12常州無證房屋拆遷有何補償
2021-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