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犯罪記錄證明申請書
XX派出所:
本人XXX?,是?XX公司員工,(男、女),??出生于XX?年?XX月?XX日,??X?族。
現因辦理?XX?事宜,需要證明本人自出生日起沒有任何犯罪記錄。特請求貴處予以審查,并出具無犯罪記錄證明。
申請人(簽名):
20XX年?月?日
犯罪概念
形式概念
1810年《法國刑法典》第一條:“法律以違警刑所處罰之犯罪,稱為違警罪;法律以懲治刑所處罰之犯罪,稱為輕罪;法律以身體刑所處罰之犯罪,稱為重罪。”
犯罪的形式概念源于罪刑法定原則,是從罪刑法定原則引申出來的犯罪概念。犯罪的形式概念注重的是行為的刑事違法性,將刑事違法性作為區分罪與非罪的唯一標準。
犯罪的形式概念之所謂形式,是指從法律規范的意義上界定犯罪。因此,犯罪的形式概念又可以稱為犯罪的法律概念。法律相對于社會來說,是一種形式的東西,是對某種社會關系或者社會事實的認可。但法律這種形式又具有對于社會關系或者社會事實的規范作用,從而使這種社會關系或者社會事實法定化。在犯罪問題上,犯罪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社會事實,是社會根據一定的價值標準予以否定評價的行為。但在經刑法規定以前,這種行為尚不具有刑事違法性,不能成為刑法意義上的犯罪。正是通過刑法的規定,一定的行為才由社會否定評價的行為轉換為刑法上的犯罪行為。由此可見,犯罪的形式概念具有實體的法律內容。更為重要的是,犯罪的形式概念賦予犯罪以刑事違法性,從而為認定犯罪提供了法律標準,這對于保障人權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可以保證刑法的正確實施。
實質概念
1922年《蘇俄刑法典》第六條:“威脅蘇維埃制度基礎及工農政權在向共產主義制度過渡時期所建立的法律秩序的一切危害社會的作為或不作為,都被認為是犯罪。”
犯罪的實質概念不滿足于對犯罪的法律界定,而力圖揭示隱藏在法律背后的社會政治內容。犯罪的實質概念不是把犯罪當作一種單純的法律現象,而是首先把它視為一種社會現象,在與社會的關聯上揭示犯罪的性質。由于犯罪的實質概念突破法律形式理解犯罪,因而它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一種行為為什么會被刑法規定為犯罪這一具有實質意義的問題。犯罪的實質概念的確立,將犯罪置于社會的視野中進行考察,分析了犯罪與社會結構的關聯性,揭示了犯罪之所以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根據,對于加深對犯罪這種社會現象的理解顯然具有重要意義。
混合概念
1960年《蘇俄刑法典》第七條:“凡刑事法律所規定的侵害蘇維埃的社會制度、政治和經濟體系,侵害社會主義所有制,侵害公民的人身權利和自由、政治權利和自由、勞動權利和自由、財產權利和自由及其他權利和自由的危害行為,都認為是犯罪”。
在這個概念中,既指出了犯罪的形式特征,犯罪限于刑事法律所規定的范圍,從而明確了犯罪的刑事違法性。更為重要的是,這個犯罪概念揭示了犯罪的實質內容,尤其是揭示了犯罪的社會危害性。因此,犯罪混合概念既不同于犯罪的形式概念,又不同于犯罪的實質概念。當然,犯罪的混合概念中,當形式與實質相一致的情況下,犯罪的認定問題是容易得到解決的。但是,當形式與實質相沖突,例如行為有刑事違法性而無社會危害性或者有社會危害性而無刑事違法性的情況下,是形式特征從實質內容還是實質內容非從形式特征,就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我國刑法第十三條對犯罪的規定:“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增資糾紛是否構成侵權
2021-02-21欠房租多久可以終止合同
2021-01-14公司章程能否對股東會的召開方式進行規定
2021-01-20公安機關應當在事故發生后多久出具事故認定書
2021-03-01監視居住可以用手機嗎
2021-01-20民間借貸中夫妻共同債務如何認定
2020-12-05農村房屋無證怎么贈與
2020-11-22外公屬于非直系親屬嗎
2020-12-28故意傷害輕傷一級會判刑嗎,怎么判
2021-01-16斷絕父子關系能分家產嗎
2021-01-11欺詐損害國家利益合同可以撤銷嗎
2021-03-25什么是證據保全
2020-12-16未簽訂勞動合同雙方合同關系是否繼續存在
2020-12-28雇傭合同與勞動合同的區別有哪些
2020-11-29如何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
2020-12-24勞務外包的好處有哪些
2021-01-06人壽保險怎么買,在購買中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04產品責任保險條款(中英文)
2020-12-18家庭財產保險范圍主要包括哪些
2021-02-10責任保險和解制度的重構
20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