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行政主體是個抽象的概念,指依法取得行政職權,能以自己名義獨立進行行政管理活動,作出影響相對人權利、義務的行政行為,并承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的行政組織。對于我們學習和理解行政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文章具體的分析了行政主體的概念和特征,比較了行政主體和行政機關的異同,并對社會生活中具體的行政主體的表現形式進行了簡要地介紹。
關鍵詞:行政主體概念特征分類
一、行政主體的概念與特征
行政主體是指依法取得行政職權,能以自己名義獨立進行行政管理活動,作出影響相對人權利、義務的行政行為,并承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的行政組織。法律上的行政主體具有以下幾個特征:
(1)行政主體是具有行政權力、實施行政活動的組織。并不是所有的組織都能成為行政主體,只有行使國家行政權力的組織才能成為行政主體。國家行政機關具有憲法、組織法規定的行政職權,它可以成為行政主體;企事業組織和社會團體非經法律、法規的特別授權,不能行使國家行政權和實施行政行為,因而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
(2)行政主體必須是能以自己的名義獨立進行行政管理活動的組織。能否以自己的名義實施管理是判定一個行政機關是否行政主體的標準。比如被委托的組織雖然在委托范圍內也可以行使國家行政職權,實施某些行政行為,但它們不是以自己的名義實施的,而是以委托它的行政機關的名義實施的,因而被委托的組織不屬于行政主體。
(3)行政主體必須是能夠承擔行政活動的法律后果的組織。一個組織是否是某項活動中的行政主體,重要的標準是看其是否承擔行政活動所產生的責任,如果僅僅實施行政活動,但并不負擔由此而產生的責任,那么,這個組織就不是行政主體。如某個社會團體接受行政機關的委托從事公務活動,但并不承擔由此而產生的責任,責任由委托的行政機關承擔,受委托的社會團體就不是行政主體,主體只能是委托的行政機關。再如行政機關的行政職權由公務員來行使,但公務員的職務行為,并不由其本身對外承擔法律責任,在行政訴訟中公務員不能作為被告應訴。公務員實施的職務行為,由其所在行政機關對外承擔行政法律責任,在行政訴訟中,由其所在機關為被告應訴。因而,公務員不是行政主體。
(4)行政主體一般由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提當。行政主體主要是由行政機關擔任,但又不限于行政機關,法律、法規授權某種非行政機關社會組織行使某項行政職權,實施某種行政行為,該組織即取得行政主體地位。
二、行政機關和行政主體的區別
主體是一定關系的參加者,行政主體是行政關系的參加者,是行政關系中行使行政管理權力的一方。多數情況下,行政關系中的行政主體是由行政機關擔當,但行政主體不能簡單地等同于行政機關,行政機關是生活中用語,行政主體則是一個法學上的概念。其區別在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侵權糾紛屬于法律援助范圍嗎
2020-12-07p2p非法集資判刑對職位有影響嗎
2021-01-31中華老字號申請需要多少錢
2021-03-17車禍幾年之后死了還用負刑事責任
2020-12-05合同雙方可以約定在合同簽訂地仲裁或訴訟嗎
2020-11-20精神損害賠償金多少
2021-01-03失蹤多久可以報警立案
2021-01-16買方賣方仍應支付中介費嗎
2020-11-29集資房和統建房有什么區別
2020-11-10簽訂集體勞動合同的程序是什么
2021-01-02實習期可以直接離職嗎
2021-03-06實習期記滿12分該怎么辦
2021-01-04勞動者不同意調崗單位解除的合法嗎
2021-01-05調解委員會調解時間和次數有限制嗎,有什么作用
2021-02-01離婚訴訟中人壽保險的價值怎樣確定
2021-02-06索要嫖資被殺,保險公司該不該賠
2020-11-27深圳一女子墜橋身亡,能獲人身意外險理賠嗎
2021-03-14開車自殺死亡是否屬于保險賠償范圍
2021-02-03如何進行保險索賠呢
2021-01-13法院將主動審查投保人是否具有保險利益嗎
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