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被當做殺人嫌疑犯后能不能保釋
根據《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故意殺人罪】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五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審:
(一)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采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三)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采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四)羈押期限屆滿,案件尚未辦結,需要采取取保候審的。
由此我們可知,取保候審主要是適用與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并且判處附加刑的情況。故意殺人罪中國刑法中少數性質最惡劣的犯罪行為之一。一般情況下,故意殺人罪取保候審的幾率都不大。
二、故意殺人罪中故意的認定
故意分為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直接故意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必然或者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危害結果的發生以及明知必然發生危害結果而放任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又可分為兩種情況,即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間接故意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所謂放任,是指行為人對于危害結果的發生,雖然沒有希望、積極地追求,但也沒有阻止、反對,而是放任自流,聽之任之,任憑、同意它的發生。間接故意包括三種情況:
1、為了追求一個合法的目的而放任一個危害社會的結果發生;
2、為了追求一個非法的目的而放任另一個危害社會的結果的發生;
3、在突發性案件中不計后果,動輒捅刀子的情形。
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的區別:
1、認識因素有所不同,直接故意包括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兩種情況,間接故意只有明知可能一種情形;
2、對危害結果發生的意志因素明顯不同。間接故意是放任結果發生,即聽之任之、滿不在乎,容認、同意危害結果的發生;直接故意的意志因素是希望結果發生或明知道必然發生的情況下放任結果發生。
3、特定危害結果發生與否,對兩種故意及其支配之下的行為定罪的意義也不同;
4、直接故意的主觀惡性大于間接故意。故意殺人的動機是多種多樣和錯綜復雜的。常見的如報復、圖財、奸情、拒捕、義憤、氣憤、失戀、流氓動機等。動機可以反映殺人者主觀惡性的不同程度,對正確量刑有重要意義。
三、保釋和取保候審的聯系
保釋與取保候審的共同之處:
1、是對涉嫌犯罪的犯罪嫌疑采取的暫時不予以關押。
2、都要求涉嫌犯罪的犯罪嫌疑人提供相關的擔保為暫時不予以關押提供保證。
3、都是要求暫時不予以關押的犯罪嫌疑人不得逃避、防礙偵查或者審判。
保釋與取保候審的不同之處在于:
1.適用的范圍不一樣。英國保釋的適用范圍很廣泛。從理論上說,無論什么性質的案件都可以保釋,并不因為罪行嚴重而被拒絕保釋。拒絕保釋有三種情形:
(1)有足夠的理由相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會按照保釋要求出庭,如以前保釋有潛逃記錄而沒有合理的解釋。
(2)有足夠的理由相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進一步犯罪。這是根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前的經歷與此次犯罪的性質等因素來判定的。
(3)有足夠的理由相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會威脅、干擾、傷害證人。一般說來,除特殊案件,如殺人、強奸、持槍搶劫、外國人犯罪、走私、毒品犯罪及有前科的案件外,其他案件的保釋率很高。而在我國,取保候審的范圍相對就比較狹窄。刑事訴訟法規定適用取保候審的范圍為“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采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被當做殺人嫌疑犯后能不能保釋”問題進行的解答,故意殺人罪是屬于嚴重的刑事犯罪,嫌疑人以故意殺人罪被刑事拘留的,是不能申請取保候審的。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國外土地征用補償標準是什么
2020-12-22未成年孩子名下的房產可以抵押貸款嗎
2021-02-10律師費可以申報破產債權嗎
2021-01-24交通事故賠償有期限嗎
2021-03-23父母包辦婚姻不想辦婚禮合法嗎
2021-03-21交通調解時作事故認定嗎
2021-02-28擔保合同應該采取什么形式
2021-01-06代理合同的法律責任是什么
2020-12-14孩子臉部在商場受傷誰負責
2020-11-09土地確權后能否做擔保抵押
2020-12-02如果房產被抵押房產證有顯示嗎
2021-02-21汽車全險包括什么
2020-12-04人身保險合同當事人能否約定損失賠償條款
2020-11-10無證駕駛時發生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3-20保險公司應履行告知義務是什么
2021-03-23醫院認定人死不算 保險公司抗辯不成立
2021-01-07什么是健康保險
2020-12-03因洪水車被泡能走保險嗎
2021-02-21保險法司法解釋三亮點解讀是怎樣的
2021-01-25合理期待原則在保險合同中如何運用
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