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訴訟法第四十六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
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四十五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什么是行政訴訟時效
行政訴訟時效是當事人能夠向人民法院對具體行政行為提起行政訴訟的有效期限,超過了這一期限,則當事人喪失了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的權利。行政訴訟時效的規定,既是為了有效保護行政機關管理活動的效率,也是為了及時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如果對行政訴訟時效不作具體規定或者沒有訴訟時效的限制,其具體行政行為一直或較長時間處于可受追訴的不確定狀態,不僅在證據的取得上有一定困難,增加了案件處理的難度,而且不利于保障國家行政機關管理活動的開展,影響正常的行政管理程序。
行政訴訟時效的起算一般是從行政相對人知道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計算,所謂“知道”是指行政機關在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以書面形式告知相對人行為內容(這里的內容應包括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及訴權和起訴期限,而非道聽途說,也不僅僅是行政機關簡單的決定、批準、審批、處罰內容,這里的行政機關的內容應當包括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的內容,這樣行政相對人才能真正知道行政機關的行為是否合法,否則就不能視為相對人知道行政行為內容,如果依照法律規定具體行政行為可以以口頭形式告知,亦必須制作筆錄。行政相對人通過非上述途徑而得知具體行政行為內容的,不能視為“知道”。所以這種情況也就是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行政訴訟的解釋:“不屬于起訴人自身的原因”,“被耽誤的時間不計算在起訴期間內。”可以把起訴期限延長至5年的規定,這是解釋保護行政相對人訴權保護的一個具體體現。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您整理的內容,設定訴訟時效是為了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然而實際生活中,當事人與行政機關的法律地位是不平等的,當事人要想真正行使行政訴訟權用以保障合法權益,操作起來還是比較困難的。如果你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肇事逃逸屬于什么案件
2020-12-14行政違法是否要求有主觀過錯
2020-12-27政治權利和自由包括哪些
2020-12-22雇傭合同的責任承擔有什么規定
2021-02-28夫妻共同財產如何分割
2020-11-09彩禮錢屬于女方個人還是夫妻共同財產
2020-12-30已判刑事犯罪民事調解書還有效嗎
2021-03-16交通事故索賠需要準備哪些醫療費證據
2021-01-15集資房是什么性質的房
2020-11-11喪偶婦女的財產繼承是否會因子女少分
2021-01-25財產繼承權的訴訟期限怎么認定
2020-12-01休病假多久就解除勞動合同
2020-11-20辭退福利算工資嗎
2021-01-12保險公司有哪些重點問題
2020-12-08貿易合同中對保險的約定是怎樣的
2021-02-14試析保險合同中的幾對基本概念是什么
2021-03-22被保險人與第三人已履行調解協議,保險公司是否免責
2020-12-05被謀殺未指定受益人 百萬理賠金何去何從
2020-12-21保險公司采用哪些方法評估賠款準備金
2021-03-21什么情況下保險公司可以拒絕賠償
202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