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患糾紛賠償依據
《侵權責任法》第五十四條規定:“患者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有過錯的,由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即無論是醫療事故還是醫療過錯,只要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有過錯就得賠償。同時,改變了以往實行“舉證責任倒置”,即完全由醫療機構舉證證明自己“清白”才能免責的做法,轉為必須由患者證明醫療機構有過錯,否則醫療機構免責。下列情形推定醫療機構有過錯:
(一)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章以及其他有關診療規范的規定;
(二)隱匿或者拒絕提供與糾紛有關的病歷資料;
(三)偽造、篡改或者銷毀病歷資料。
醫療糾紛是指基于醫療行為在醫方(醫療機構)與患方(患者或者患者近親屬)之間產生的醫療過錯、侵權與賠償糾紛。醫療糾紛通常是由醫療過錯引起的。醫療過錯是指醫務人員在診療護理等醫療活動中的過錯。這些過錯往往導致病人的不滿意或造成對病人的傷害,從而引起醫療糾紛。
除了由于醫療過錯引起的醫療糾紛外,有時,醫方在醫療活動中并沒有任何疏忽和失誤,僅僅是由于患者單方面的不滿意,也會引起糾紛。這類糾紛可以是因患者缺乏基本的醫學知識,對正確的醫療處理、疾病的自然轉歸和難以避免的并發癥以及醫療中的意外事故不理解而引起的,也可以是由于患者的毫無道理的責難而引起的。亦有人稱之為醫療侵權糾紛,即醫療服務的提供者與接受者之間對醫療行為及其后果是否侵權及侵權責任的爭議。
醫療糾紛包括醫療事故糾紛和其他醫療糾紛。醫療事故糾紛指醫患雙方就具體醫療事件是否構成事故、應否賠償、怎樣賠償產生的糾紛。
其他醫療糾紛包括經過醫療事故鑒定不屬于醫療事故的醫療糾紛、不申請醫療事故鑒定的醫療糾紛、醫學會不予鑒定的醫療糾紛。
醫療民事糾紛與其他民事糾紛一樣,屬于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屬民法的調整范疇。根據“私法自治”的原則,通常情況下,國家不予干預,因此,雙方當事人可以就醫療糾紛進行協商,也可以進行民間調解和行政調解,從理論上講,醫療合同糾紛也可進行仲裁解決,但目前仲裁解決醫療糾紛還不受重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傷害罪法庭怎么判
2020-11-07有限合伙繳付出資有什么規定
2021-02-05合同一方主體能寫兩個公司嗎
2020-11-21法院起訴前調解流程
2021-03-01工傷有工資嗎,工傷工資怎么規定的
2020-11-28家暴離婚需要什么證據
2020-12-23如何繞開二手房中介陷阱
2020-11-08員工曠工多久算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17被公司惡意辭退的情況下,員工能要求賠償嗎?能賠多少?
2021-01-03用假身份證被辭退單位同樣要賠償
2020-11-21婚嫁保險有什么用
2021-02-15飛機延誤賠償處理
2020-11-29固定資產火災保險事務處理準則
2020-12-24保險受益人指定和法定有什么區別
2021-03-13保險經紀人承擔什么法律責任
2021-01-03保險利益的含義是什么呢
2021-03-10保險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是什么
2021-02-17荒山開發承包合同
2021-03-22內部承包合同有何效力
2021-02-12土地管理法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