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律規定隱名股東合法嗎?
隱名股東也叫實際投資人,是指依據書面或口頭協議委托他人代其持有股權者。與隱名股東對應者,通常被稱為顯名股東。
隱名投資是指投資人實際認購了出資,但是公司的章程、股東名冊、股票(僅指記名股票)、出資證明書和工商登記等卻顯示他人為股東的一種投資方式,在這種投資方式中,實際出資并享有投資收益的人被稱為“隱名投資人”、“實際投資人”或者“隱名股東”,而被投資公司對外公示的投資者則可稱為“顯名股東”。
隱名股東與顯名股東的權利和義務的不同:集中體現在股東資格的認定上,行使權利的便利上。
1、隱名股東依合法行為而產生。
隱名股東的產生是隱名股東與顯名股東在遵守現行法律的前提下依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而產生,不包含為規避法律而借用他人名義出資的情形。如隱名股東并不包含利用國家對下崗職工投資經營的優惠政策,約定用下崗職工的名義對公司出資的人。
2、隱名股東依隱名出資人與顯名人之間的合同關系而產生。
這包括兩層含義,一是隱名股東問題所涉及的實質是一種合同,二是隱名股東涉及的直接當事人為顯名股東和隱名股東。
(1)顯名股東,是指在公司隱名投資過程中,約定將隱名股東的出資以自己名義經營事業的一方當事人。對于顯名股東的資格要求,要符合中國相關法律關于公司投資主體的規定。如對于國家工作人員、港澳臺同胞作為投資主體的限制性規定。從現有的審判案例來看,顯名股東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為公司;可以為單獨的自然人,也可以為多個的自然人。
(2)隱名股東是在隱名股東合同中,與顯名股東相對應的實際出資方。從對現有案例的統計可見隱名股東資格不受過多限制,隱名股東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公司,可以是商人,也可以是非商人。
隱名股東合同只能由隱名出資人與顯名人兩方組成。但一個隱名股東投資合同中,當事人一方或雙方可以是數人。如數個隱名人作為一方共同地與一個顯名營業人訂立一個隱名股東投資合同;或數個顯名營業人作為一方共同地與一個隱名投資人訂立一個隱名股東合同。
隱名股東相關書籍
隱名股東相關書籍
3、隱名股東合同為雙務合同、有償合同。
隱名股東負出資義務,顯名股東負營業及分派利益的義務,雙方互負有義務,且互為對價,任何一方都不能無償從他方取得利益,故隱名股東合同為雙務合同、有償合同。
4、隱名股東合同為諾成合同及不要式合同。
隱名股東合同因當事人雙方的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并不以隱名股東的實際出資為成立要件,隱名股東的實際出資則為合同的實際履行,故為諾成合同。對隱名股東合同,現行法律并沒有明確以某種特定形式成立,故為不要式合同。
5、隱名股東出資的標的主要為貨幣、不以登記為產權轉移形式要件的實物、權利、技術等。
中國現行公司法規定的出資標的囊括了貨幣、實物、工業產權、非專利技術、土地使用權。同時又規定以實物、工業產權、非專利技術或者土地使用權出資的應當依法辦理其財產權的轉移手續。而隱名股東隱名出資的目的在于不暴露真實身份的前提下進行資本的營利活動。若隱名股東以土地使用權或者不動產出資,依現行公司法,實際出資以辦理產權過戶登記手續為要件,這無疑會暴露隱名投資者的身份。或者隱名投資人與顯名人先簽訂不動產轉讓合同,或者技術轉讓合同,再進行出資,這種情形引起了產權的轉移,導致實際出資人與產權人一致,必然會在以后的經營中引發更復雜的糾紛。
首先,隱名股東是根據相關的合法行為產生的話,那么在法律上就沒有任何問題,并且隱名股東如果和股東大會以及其他股東簽有相關的協議的話,那么就證明其身份有效,股東大會不能夠隨意開除隱名股東,除非是退還一名股東所進行出資的那部分。
隱名股東作為債務人,隱名股東的債權人怎么處理?
隱名股東是否有查賬權?
隱名股東如何退出投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安偵查階段有幾個月
2021-01-20被別人辱罵可以報警嗎
2021-01-03安徽非婚生子如何處罰
2021-01-14公司改制方案的含義是什么
2021-02-28交通事故我和保險公司都是被告法院怎么判
2021-01-20強制傳喚是否折抵行政拘留
2020-11-19與港澳臺同胞結婚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1-03-01欠錢不還法院強制執行程序是怎樣的
2020-11-23房屋抵押后可以設置居住權嗎
2021-01-06沒交物業費被物業起訴怎么辦
2020-12-03農田非法在別人土地上取土如何處罰
2021-02-14武漢購房政策有什么
2020-12-07什么時候要簽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2020-12-01企業地址變更員工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1-01-18在什么情況下可簽勞務合同
2020-12-27婚前買房婚后辦證是否屬于共同財產
2020-12-07公司辭退懷孕職工如何處理
2020-12-11國際貨物保險之海上貨運保險合同的程序
2020-11-29應該怎樣投保不計免賠特約保險
2020-11-17【保險合同糾紛律師】保險人應對保險合同條款中的事實免責情形履行明確說明義務
202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