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法人沒有參與經營是否需要承擔責任?
我國《民法通則》規定:企業法人有公司法人沒有參與經營是需要承擔責任的,
下列情形之一的,除企業承擔責任外,對法定代表人可以給予行政處分、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超出登記機關核準登記的經營范圍從事非法經營的。
(二)向登記機關、稅務機關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的。
(三)抽逃資金、隱匿財產逃避債務的。
(四)解散、被撤銷、被宣告破產后,擅自處理則產的。
(五)變更、終止時不及時申請辦理登記公告,使利害關系人遭受重大損失的。
(六)從事法律禁止的其他活動,損害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此外,在企業的偷稅漏稅、走私、消防、安全生產等等方面,法律要求法定代表人對企業的違法、犯罪行為負責、有關機關可以追究法定代表人的法律責任。
二、法定代表人的民事責任
民事責任是公民、法人違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一般情況下,法定代表人的職務行為就是企業法人的行為,因而由此產生的民事責任由本企業/公司承擔,法定代表人一般不向第三人直接承擔民事責任,法定代表人只是向本企業/公司承擔因自身過錯而產生的民事責任。但由于單位違法可能會受到雙重制裁,除了法人的單位責任外,法定代表人作為主管人員也應當承擔個人法律責任,具體分為以下幾種:
1、因經營過錯向法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民法通則》第43條:企業法人對它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的經營活動,承擔民事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58條:企業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以法人名義從事的經營活動,給他人造成經濟損失的,企業法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法人承擔對第三人責任后,可以追償有過錯的法定代表人或其他工作人員的賠償責任。
2、法定代表人因單獨或者共同侵害單位財產可能承擔的民事侵權法律責任
《民法通則》第106條規定:公民、法人由于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民法通則》第130條規定:二人以上共同侵權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公司法人是公司對外所從事一切活動的代表人員,即使是沒有參加實際的經營活動,在法律上面也應當承擔一定的責任,法律當中規定了對于企業承擔責任的狀況以及,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需要連帶承擔責任的具體情形,包括超出核準范圍進行經營的。
公司法人要簽勞動合同嗎?公司法人與法定代表人的區別是什么?
公司法人有年齡限制嗎,法人的分類有哪些?
公司法人變更要多久,公司法人變更流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相鄰權糾紛是否屬于侵權糾紛
2021-02-07異地離婚需要哪些手續
2021-02-04應收賬款質押是否可以對抗優先受償權
2021-03-21申請勞動仲裁時可以申請財產保全嗎
2020-12-13股權轉讓需要承擔債務嗎
2020-12-08被迫簽訂有欺詐性合同怎么辦
2021-01-19私生子繼承遺產的份額是多少
2020-12-15房屋中介有權收取中介費嗎
2020-12-04集資房和廉租房有什么區別
2021-03-08住房公積可以取出來嗎
2020-12-12延長勞動者工作時間不受限制的特殊情況
2021-03-02工傷期間用人單位不能解約嗎
2020-12-04勞動者可以提出解除競業限制協議嗎
2020-12-11勞動糾紛調解需要幾天
2021-01-29哪些人適合購買意外保險
2020-11-22定值保險合同的定義是什么
2021-03-21如何進行保險理賠程序,保險理賠時效又是幾年
2020-12-04旅游意外險免責條款有哪些
2020-11-27醫院認定人死不算 保險公司抗辯不成立
2021-01-07公務員被辭退是否可以領失業保險金
202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