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銀海區律師 沙市區律師 棗陽市律師 西工區律師 山陽區律師 磐石市律師 旌德縣律師
經濟的不斷發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各種經濟成分也在不斷的發展,也因此也就出現了新的發展形式那就是私募經濟。成為私募經濟的經理后需要繳納哪些稅呢?其實私募經濟的經理需要繳納的就是個人經濟所得的稅收。下面律霸為大家解決私募基金經理要繳稅嗎這個問題。
私募基金的經理在進行相關工作的時候需要繳納的只有工資所得稅以及股權紅利等所得稅等。
一、私募基金基金層面的稅收問題有哪些?
當前與私募基金相關的稅收主要是所得稅和營業稅,營業稅稅率相對單一,而涉及所得稅的政策較復雜。私募股權基金按組織形式可以分為公司制、有限合伙制和契約制。對于公司制私募基金而言,主要適用的法律有《公司法》、《企業所得稅法》。對于有限合伙制私募基金而言,主要適用的法律是《合伙企業法》。
對于契約型私募基金而言,傳統的通道型私募基金主要依據各類通道的規定,例如銀監會發布了《信托公司私人股權投資信托業務操作指引》規范信托制私募股權基金,而直接私募尚無明確依據。
基金層面的稅收問題因私募基金組織形式的不同而不同。公司制私募基金因證券交易或股權交易所得收入應根據《企業所得稅法》納稅,按照“轉讓財產收入”、“利息收入”計算所得稅,稅率為25%。
由于《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六條規定:符合條件的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屬于“免稅收入”,故當公司型私募基金獲取被投資企業的股息、紅利時,可免交所得稅。其中,“符合條件的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是指居民企業直接投資于其他居民企業取得的投資收益。此外,對于創業投資企業從事國家需要重點扶持和鼓勵的創業投資有專門的稅收優惠政策。2007年《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促進創業投資企業發展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31號文)、2008年《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2009年的《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實施創業投資企業所得稅優惠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9]87 號)均有相關優惠政策,其中87 號文提出;
創業投資企業采取股權投資方式投資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術企業2 年(24 個月)以上,符合相關條件的,可以按照其對中小高新技術企業投資額的70%,在股權持有滿2 年的當年抵扣該創業投資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當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
二、直接私募如何納稅?
相比通道類私募產品,直接私募有眾多優勢:不僅可以節省通道費用,也可以引導私募公司走向規范化。不能否認的是,對于直接私募如何納稅的問題卻一直處于模糊的狀態,并不明朗。目前關于這方面的主流觀點分成兩派:
非實體課稅模式:認為契約制私募不是獨立工商實體,僅僅投資者的集合體、是一種契約關系。因此,非實體課稅模式認為契約制私募在基金層面不用納稅,僅需在投資者層面納稅即可。實體課稅模式:認為契約制私募運行中有兩個層面的法律關系,一是基金管理人運用基金進行投資,二是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持有人之間的募資和分配。由于是兩個法律行為,故需要分別履行納稅義務。在基金層面,要適用投資相關的法律法規和稅收制度;而在投資者層面,要適用收益取得相關的法律法規和稅收制度。
但是,如前所述,我們認為,目前通道式的私募產品屬于國內契約制私募的雛形,因此,直接私募產品或將參照原通道類的私募產品,在基金產品環節不交稅,而由投資者分別納稅。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所得稅若干優惠政策的通知》(財稅[2008]1 號)提出的“關于鼓勵證券投資基金發展的優惠政策”:
(一)對證券投資基金從證券市場中取得的收入,包括買賣股票、債券的差價收入,股權的股息、紅利收入,債券的利息收入及其他收入,暫不征收企業所得稅。
(二)對投資者從證券投資基金分配中取得的收入,暫不征收企業所得稅。
(三)對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運用基金買賣股票、債券的差價收入,暫不征收企業所得稅。
此通知在表述中均是使用“暫不征收”字眼,意味著我國或認為契約型基金應采納“實體課稅模式”,只是當前為了鼓勵契約型基金的發展而暫不征收,這給未來直接私募的稅制增添了不確定性。
其實在私募基金管理之中經理顯得尤其重要,其實經理需要納稅的就是自己本身的經濟所得,對于其所管理的企業而言,經理在其中扮演的是管理者的身份,對于企業的所得稅是由企業來負責,并不能由經理個人來承擔,因此根據法律的相關規定來進行納稅即可。
什么是私募基金
最新私募基金備案規定
什么叫私募基金,私募基金有哪些形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執業證號:
15306201710669491
云南長鳴律師事務所
簡介:
畢業于云南師范大學法學專業,通過國家司法考試A證,2015年成為云南長鳴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判5個月是有期徒刑嗎
2020-12-18不安抗辯權必須在一份合同中行使嗎
2020-12-20股權質押合同怎么寫
2021-02-09什么情形一審就終審判決
2020-12-26員工激勵股權是否為贈與協議
2021-01-17無性婚姻訴訟時要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2021-02-13開庭后調解成功的訴訟費由誰承擔
2021-03-11撿來的孩子不能盲目抱養 只有依法辦收養手續
2020-11-28離婚后還要計生考核嗎
2021-01-15享受工亡賠償標準情形
2021-03-07保管費應在什么時候支付
2021-02-23債權被保全后是否可以轉讓
2021-03-25如何避免租房定金糾紛
2020-12-15為什么集資房要全款
2020-12-23買小產權房要走什么程序
2021-03-23提供虛假學歷,入職近10年還能解雇嗎
2021-02-28勞動糾紛人事需要負責嗎
2021-02-08交通事故意外險的適用對象是什么
2021-03-10哪些情況產品質量責任險不負保險責任
2020-12-01保險公司可否直接給付賠償金
20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