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糾紛的責任如何認定
對于責任程度的判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和衛生部《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暫行辦法》做出了規范,《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暫行辦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專家鑒定組應當綜合分析醫療過失行為在導致醫療事故損害后果中的作用、患者原有疾病狀況等因素,判定醫療過失行為的責任程度。
醫療事故中醫療過失行為責任程度分為:
(1)完全責任:指醫療事故損害后果完全由醫療過失行為造成。
(2)主要責任:指醫療事故損害后果主要由醫療過失行為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
(3)次要責任:指醫療事故損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醫療過失行為起次要作用。
(4)輕微責任:指醫療事故損害后果絕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醫療過失行為起輕微作用。
顯然,通過責任程度的判定,分清疾病參與度和過失行為在事故中的作用,為醫患雙方協商、行政部門處理或法院判決提供了處理的依據,充分體現了不違法不承擔責任,有多大責任承擔多大責任份額的原則。
承擔方式:
(1)確定為醫療事故的,可根據事故等級、情節和病員的情況給予一次性經濟補償。補償費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2)醫療事故補償費,由醫療單位支付給病員或其家屬。病員及其家屬所在單位不得給予了醫療事故補償費而削減病員或其家屬依法應該享受的福利待遇和生活補貼。
(3)病員由于醫療事故所增加的醫療費用,由醫療單位支付。
我們注意到,原來舊的《醫療事故處理辦法》的起草者小心翼翼地避免使用“賠償責任”一詞,避開“賠償責任”這一為人們所普遍接受的具有明確法律意義的術語,而使用“醫療事故補償費”這一概念。至于補償費的范圍,則無明確規定;則補償費標準,則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各自為陣另搞一套。(舊《醫療事故處理辦法》第18條)筆者認為,這種規定無論是對于醫療事之處理,還是對受害人及其家屬合法權益之保護都是極為不利的,也不利于國家法制之嚴肅性和統一性(民事通則)。由于賠償范圍不清,將給司法實踐帶來諸多困難;由于各地賠償標準不統一,將會出現同樣情節之案件在不同的管轄區進行審理各有不同的判決后果。
基于上述理由,新的條例立法委員們認為人民法院審理醫療事故案件不應拘泥于《醫療事故處理辦法》第18條以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該條所規定的補償標準,而應根據民法通則第119條的原則規定,參照某些特別侵權行為立法(如產品質量法、國家賠償法)有關人身員損害與死亡賠償的規定,決定賠償責任。對此,新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
醫療事故賠償,應當考慮下列因素,確定具體賠償數額:
(一)醫療事故等級;
(二)醫療過失行為在醫療事故損害后果中的責任程度;
(三)醫療事故損害后果與患者原有疾病狀況之間的關系。
不屬于醫療事故的,醫療機構不承擔賠償責任。
如果您還有疑惑,本網站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歡迎您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什么人可以旁聽案件審理,什么人不能旁聽
2020-11-24房產公司合并資質怎么處理
2020-11-21車禍出院后應該該先走哪個程序
2020-12-18丈夫意外身亡公婆捏著賠償款不放
2021-02-02租房合同和收據都丟了怎么辦押金
2021-01-23房屋贈與合同用公證嗎
2021-03-24車輛財產損失民事起訴狀
2020-11-24離婚后再進行結婚登記要離婚證嗎
2020-12-24哪些情形下不適用繼續履行
2021-03-17購房人何時可解除購房合同
2020-12-19在兒童樂園玩耍腳骨頭摔斷了,兒童樂園要負責任嗎
2021-02-01房地產開發流程及五證是什么
2020-12-29壽險投保前應該做哪些準備
2021-01-17找壽險公司索賠有哪些手續,索賠時要注意什么問題
2021-02-25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賠償案
2021-01-28保險的原則是什么
2021-01-15什么樣的人身保險合同無效
2020-12-23汽車被淹該怎么理賠
2020-11-11租的車出的單方事故保險不賠怎么辦
2020-11-23保險公司再保險都有哪些內容
20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