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六條第一項,“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
受害人通過訴訟途徑尋求司法救濟,首要條件就是符合法律關于訴訟時效的規定。訴訟時效直接關系到受害者被侵害的權益能否得到保障,侵害人是否將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因此,在不過分造成訴累同時充分保障受害人通過訴訟程序向人民法院提出保護其合法民事權益的請求的有效期限有著重要意義。
在醫療損害賠償的案件中,都存在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按照我國法律,請求權競合時只能選擇其中一種請求權的規定,法官在醫療糾紛案件的審判實踐中允許患者選擇更有利于自己的請求權即提起違約之訴或者侵權之訴。那么,以侵權損害賠償提起訴訟的,其時效規定應該是適用《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六條第一項,“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
訴訟時效從知道和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計算。但是由于醫患雙方掌握知識和信息的不對等性,以及醫療損害后果的潛伏性和隱蔽性。因此,人民法院在審理醫療糾紛案件中,應該從有利于患者的角度出發,盡量不用“應當知道”的推測性標準來計算訴訟時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一百六十八條:“人身損害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傷害明顯的,從受傷害之日起算;傷害當時未曾發現,后經檢查確診并能證明是由侵害引起的,從傷勢確診之日起算。”顯然也傾向于以受害人“明確知道”為主要標準,而非“應當知道”為主要標準。
由于醫療行為的特殊性(尤其是在長期內經過多家醫療機構治療的情況下),以及患者掌握醫學知識和病況信息的不足,僅以知道“權利被侵害”為起點是不足以切實保護受害人的權利的。因為存在患者發現損害后果時,由于事隔久遠而無法確定侵害人,因此也在一定時期內無法起訴的情形。在這種情況下,有必要以知道“損害后果”和“因果關系”為起點計算訴訟時效。當然,對“因果關系”的知道只是能確定侵害人為準,而不要求知道詳細具體的因果關系分析。因為這種情況應該屬于《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七條:“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長訴訟時效期間。”中的特殊情況。
受害人通過訴訟途徑尋求司法救濟,首要條件就是符合法律關于訴訟時效的規定。訴訟時效直接關系到受害者被侵害的權益能否得到保障,侵害人是否將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你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安全生產法規定員工的權利有哪些
2020-12-03在建立健全政府法律顧問工作機制有哪些難點
2021-01-12家暴多次可以離婚嗎
2021-03-10物權法(草案)名詞解釋-----抵押權
2021-03-19個人反擔保保證函
2021-03-21炒股開戶注意事項
2021-01-06獨資有限公司是否可以股權贈與
2020-12-05冷暴力算家庭暴力嗎
2021-03-05訂婚后一方想退婚可以嗎
2021-01-04我國最新喪葬費賠償標準
2020-11-16工作期間腦出血如何賠償
2021-01-12沒有簽勞動合同申請勞動仲裁需要請律師嗎
2021-03-02繼承遺產需要繼承債務嗎
2020-11-11打人沒有證據能立案嗎
2021-02-15炒地皮非法倒賣土地會受法律制裁嗎
2021-01-01耕地是否可以簽訂租賃合同
2020-12-22允許變更勞動合同的條件
2021-03-16申請解除競業限制方式
2021-03-20勞動爭議是否可以工資結算了再申請
2021-02-24壽險理賠時需要提供哪些材料
202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