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患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有哪些
醫患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有哪些呢?患者的權利主要有基本醫療權、疾病認知權、知情同意權、決定權、保護隱私權、免除一定社會責任權、要求賠償權等;患者在就醫過程中有如實提供病史,對醫生的診療建議作出決定,遵循醫囑,尊重醫護人員的勞動等義務。醫生有根據患者病情對疾病做出判斷,決定治療方法、使用藥物、檢查項目,決定是否進行手術等權利,醫生的這些權利獨立行使,不受外界干擾;醫生的義務則是盡最大能力救治患者,幫助患者解除病痛,運用自身的醫學知識和經驗保障患者的健康。
我國目前有較完整的醫療衛生法規可遵守,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醫療機構病歷管理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等。同時,醫院還有自己的《管理規范》,每個學科都有各自的診療護理規范。醫護人員在診治患者的過程中,應嚴格遵守這些法律法規規定。這樣既是對患者的負責,使得患者生命健康有所保障,真正盡到醫生救死扶傷的職責;同時也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可避免發生醫療糾紛;進一步說,即使發生了醫療糾紛,也會處于主動地位。
發生醫療糾紛后,醫患雙方尤其是患者首先應冷靜,在醫患雙方在場的情況下復印并封存病歷,固定證據,為下一步解決糾紛提供依據。需要特別強調的是,病歷資料是所有醫療資料中最重要的資料之一,發生醫療糾紛后,病歷資料將是重要的證據材料,法院將據此作為判斷醫院診療過程有無過錯、醫療診療過程中的過錯與患者的損害后果之間有無因果關系、醫院診療過錯對患者損害后果的參與度等的重要評判依據。從這個意義上說,醫護人員應該熟悉病歷書寫規范,嚴格按照規范要求書寫病歷,客觀真實記錄診療過程,以避免發生糾紛后醫院面臨舉證責任時口說無憑。
目前,有多條合法途徑可解決醫療糾紛,如醫患雙方自行協商,在衛生行政主管部門主持下調解,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等;有些地方還出現了民間調解組織,居中調解醫療糾紛。
一般情況下,醫患雙方可自行協商,如未能通過協商等途徑解決,這時患者及家屬可以就雙方的糾紛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因醫療損害賠償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案由,主要有醫療服務合同糾紛和醫療損害賠償糾紛兩類。其中,醫療損害賠償糾紛又可分為一般醫療損害賠償糾紛和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不同的案由適用法律不同,計算賠償數額的依據亦不同。在提請訴訟時,因為專業性較強,最好請具有法律和醫學知識的專業人員提供幫助。而且,作為原告,從案由、被告、訴訟請求的確定,到賠償數額計算、涉及鑒定時陳述材料的書寫等都需要仔細推敲,同時還需要注意訴訟時效的限制、管轄法院的選擇及證據材料的組織等。
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歡迎來律霸網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事實婚姻的法律特征有哪些
2021-01-23父母離婚的對子女的撫育費如何給付
2021-02-18外嫁女是否有權利分得土地補償款
2021-01-20再審提交哪些證據,才是新證據
2020-11-15擔保合同能口頭簽訂嗎
2020-11-10買家不想和賣家解除合同補齊材料可以嗎
2021-01-18小產權房改名有效嗎
2021-02-25簽了就業協議又想解約
2020-12-16競業限制補償金有哪些規定
2020-11-14雇傭關系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2020-12-25協議離婚后能不能要回孩子撫養權
2020-11-20老年人投保如何理賠,壽險公司拒賠的情形有幾種
2021-03-16單獨的航班意外險不包括航班延誤責任
2020-11-21投保財產險怎么收費
2021-02-27個人信息錯誤保險公司拒賠合法嗎
2021-01-13新農村建設拆遷補償時,是按面積補償還是人口補償
2020-12-07房屋在拆遷范圍內,就一定會拆遷嗎
2020-11-162020年沒有修房子的怎么補貼拆遷款
2021-03-08房屋拆遷補償標準是怎么計算的
2021-03-15企業征地補償的標準是什么
2021-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