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管轄與管轄權、審判權之間的區別是什么
審判權,是國家賦予人民法院審理各類案件的權力,是國家權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管轄權,是每個人民法院對于某一具體案件進行審理的權限,即對該案有權行使審判的權力。由此可見,審判權是確立管轄權的前提,而管轄權是對審判權行使的落實。因此,從訴訟理論上不得將三者混為一談,否則在實踐中必然造成錯誤。
二、如何執行管制
刑法第38條規定:“被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機關執行”。可見,管制的執行機關是公安機關。公安機關執行管制,是指縣(市)公安局、城市公安分局以及相當于這一級的公安機關,依照人民法院的判決,對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進行教育、監督、考察、評議和改造。公安機關在執行管制時,應當按照人民法院的判決,告知被判管制的犯罪分子活動范圍、地域和必須遵守的有關規定,并向其所在單位或居住地的有關群眾宣布被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所犯罪行、管制期限,是否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等。執行地的縣級公安機關,應把被管制的犯罪分子列為重點人口依法進行管理,防止漏管失控。在監管工作中,要依靠群眾對罪犯逐個建立監督考察小組,依法對罪犯進行經常性的認罪服法教育和監督考察。定期組織群眾對被管制的犯罪分子進行評議。對于出現遷居、死亡等變動情況,應書面通知同級人民檢察院和原審判機關。應當減刑的,由公安機關向中級以上人民法院提出減刑建議書,由受理減刑建議書的人民法院組成合議庭審理、裁定。如果在管制期間犯罪分子又犯新罪,或者發現其余罪,應由公安機關依照刑事訴訟程序移送人民檢察院處理。
根據刑法第39條的規定,被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執行期間,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1)遵守法律、行政法規,服從監督;
(2)未經執行機關批準,不得行使言論、出版、聚會、結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權利;
(3)按照執行機關的規定報告自己的活動情況;
(4)遵守執行機關關于會客的規定;
(5)離開所居住的市、縣或者遷居,應當報告執行機關批準。根據上述規定,管制本身不包含剝奪政治權利的內容。如果被管制的犯罪分子需要剝奪政治權利的,應當把剝奪政治權利作為附加刑判處,其期限與管制的期限相等,同時執行。
被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管制期滿,執行機關即應向本人和其所在單位或居住地的群眾宣布解除管制,并且發給本人解除通知書。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同時宣布恢復政治權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虛擬貨幣是傳銷嗎
2021-01-08保證的效力如何認定
2020-12-15交通事故賠償標準依據是什么
2021-01-02二審可以增加解除合同的訴求嗎
2020-12-14拖欠物業費如何處理
2021-03-04房產證上會有抵押信息嗎
2020-12-10勞動者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規定是什么
2020-12-17員工調崗后主動辭職有沒有經濟補償金
2020-12-30用人單位調崗降薪合法嗎,怎么樣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2020-12-29勞務外包營改增如何繳納
2020-11-20個人人身意外保險的保額有上限規定嗎
2021-01-23訴訟財產保全責任保險的意義及完善建議
2020-11-22人身保險合同的特點有哪些
2021-03-05保險合同中無須注明的條款包括違約責任和爭議處理
2020-11-26佛山市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1-01-31購買保險后進行理賠需要準備哪些
2021-02-10無證駕駛時發生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1-16已獲肇事者賠償,能否再要保險公司理賠?
2020-12-10車險理賠“過期” 責任究竟在誰
2021-01-04買夠十五年的職工養老保險,年齡不夠,還要補交嗎
202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