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證、書證;
(2)證人證言;
(3)被害人陳述;
(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
(5)鑒定結論;
(6)勘驗、檢查筆錄;
(7)視聽資料。
這表明,證據資料只有上述法定的表現形式才能進入刑事訴訟,但是,具有法定表現形式的證據資料不一定都是具有客觀性、相關性的證據。例如,物證有可能被偽造,證人可能說了假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也許存在不實之詞。所以,在了解和掌握證據種類的時候,要對證據概念有全面的理解,懂得刑事訴訟法第42條第1款所指出的能夠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一切事實,都是證據所體現的內涵。同時,必須特別注意理解刑事訴訟法第42條第3款的規定:以上證據,必須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從中領悟第42條第3款法律規定之間密切的邏輯關系。
一、物證
1、物證的概念。
物證是指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一切物品和痕跡。如作案工具、贓款贓物、指紋、腳印、犯罪行為侵犯的對象、犯罪行為產生的物品,以及其他可能揭露犯罪和查獲犯罪嫌疑人的實物和痕跡。
2、物證的特征。
物證的特點是以其外部特征、物品屬性、存在狀況等來發揮證明作用的。物證的客觀性較強,比較容易查實.在證明活動中不僅應用廣泛,而且有其他證據不能替代的作用。例如,可以提供線索,確定偵查方向,有時借助物證能夠破獲案件,抓獲犯罪嫌疑人;可以借助物證鑒別其他證據的真偽;敦促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交代罪行等。
3、物證的收集程序。
物證收集是公安司法機關的重要職責。收集物證主要通過勘驗、檢查、搜查、扣押等方法來進行。收集和調取的物證應當是原物。只有在原物不便搬運、不宜保存或者依法應當返還被害人時.才可以拍攝足以反映原物外形或者內容的照片、錄像。物證的照片、錄像,只有經與原物核實無誤或者經鑒定證明真實的,才具有與原物同等的證明力。拍攝物證的照片、錄像,制作人不得少于2人,并應當附有制作過程的文字說明及原物存放何處的說明,并由制作人簽名或者蓋章。所有已經收集到的物證都必須妥善保管,任何人都不得使用,更不允許毀壞;對于可能產生環境和精神污染的物證,應當按照有關規定保管和處置。案件中的物證能附卷的都應當附卷保存。移送案件時,應當將物證隨同案卷一并移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不按時發工資怎么辦
2021-03-02名譽權被侵犯有哪些懲罰
2021-01-09法人對其財產享有哪些權利
2021-01-04車禍獲得賠償能否申請工傷
2021-01-22輕傷公安機關能撤案嗎
2020-11-22新三板是什么,如何購買新三板股票
2020-12-09上市銀行呆賬準備金計提方法差異原因有哪些
2021-01-01代理商合同特征有哪些
2021-03-06異地買房如何提取公積金
2021-01-232020年商鋪拆遷補償標準是怎么樣的
2021-03-19單位集資房什么時候能上市買賣
2021-03-23勞動關系的概念
2020-12-29用人單位在節日當天要求加班怎么算工資
2021-03-09被公司辭退可以拒絕嗎
2020-11-15保險合同轉讓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
2020-11-22受害人無勞動收入保險公司可以拒賠誤工費嗎
2021-01-15企業必須繳納社會保險費用嗎
2020-12-19承包期限未到,承包的土地可以讓子女繼承嗎
2020-12-16土地轉讓的期限是多久
2020-12-07承包的魚塘遇征收,承租人可以獲得補償嗎
20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