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立案偵查或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犯罪人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八十七條規定,犯罪經過下列期限不再追訴:
1、法定最高刑為不滿5年有期徒刑的,追訴時效的期限為5年。
2、法定最高刑為5年以上不滿10年有期徒刑的,追訴時效的期限為10年。
3、法定最高刑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追訴時效的期限為15年。
4、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追訴時效的期限為20年。如果20年后認為必須追訴的,須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后,仍然可以追訴。
追訴中斷問題的介紹
我國刑法第八十九條規定:追訴期限從犯罪之日起計算;犯罪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犯罪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在追訴期限以內又犯罪的,前罪的追訴期限從后罪之日起計算。這表明,在追訴期限內又犯罪的,前一犯罪的追訴期限從后罪的犯罪行為完成或停止之日計算。這里的前罪和后罪并未限定為同一種罪名,只要構成犯罪即可。只要再犯新罪,前罪開始計算的時效期限就歸于無效,而從犯后罪之日起計算。在我國,中斷時效的法定事由是“又犯罪”。所謂“又犯罪”包括故意犯罪、過失犯罪、與前罪相同的罪和不同的罪。即無論又犯什么罪,前罪的追訴期限立即中斷,其追訴期限從犯后罪之日起從新計算。這一理論違反了當代刑法的基本原則,而且與刑法的目的、功能、價值、效益并不一致,存在諸多不合理性。
我們一貫強調刑罰與犯罪之間的緊密聯系,即一旦犯罪,犯罪人即要在短時間內受到懲罰,只有這樣才會起到懲罰犯罪、預防犯罪的作用。所以及時性應為刑法的基本特征之一。喪失及時性的刑罰其本身即是無效刑。而追訴時效的中斷對喪失及時性刑罰的產生提供了滋生空間,從而使許多犯罪面臨著數年后才會到來的刑罰。這樣的刑罰不僅得不到人民群眾的支持甚至會引起的反感以及對犯罪嫌疑人的同情,造成刑罰適得其反的結果。
一旦立案之后,犯罪人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追訴時效的期限為20年。如果20年后認為必須追訴的,核準后仍然可以追訴。還有其他相關問題想要了解,歡迎咨詢律霸網的免費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向公安機關報案不予立案,可以就此事提起行政訴訟嗎
2020-12-19公司監事可以隨便設立嗎
2021-02-012019個人合伙的法律規定
2020-12-17破產程序中債權人可否提出和解申請
2021-01-05國有資產產權轉讓(拍賣)程序
2021-01-14財產保全必須提供對方賬戶嗎
2020-11-15勞動者可以提出解除競業限制協議嗎
2020-12-11如何處理員工擅自離崗的事件
2021-03-09私自改離職證明違法嗎
2021-03-041000元意外險賠償標準
2020-11-21交保險沒簽合同被辭退或調崗怎么辦
2020-12-21投保人對免責條款享有哪些權利
2021-01-20投保人壽保險要注意什么
2020-11-222020春運返鄉險最高賠付10萬元
2020-12-23反思新型人身保險產品存在的困境
2021-03-06車輛被毀,保險公司按保險金額賠償
2021-02-09交錢不等于保險 “既往病史”成理賠之痛
2020-12-12防范保險欺詐的對策是怎樣的
2020-11-29保險公司不予理賠可以起訴嗎
2020-11-27勞動關系與保險代理關系在法律特征上存在以下區別
2020-12-26